在所有的佛经中,最爱《金刚经》。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从小接受科学唯物主义教育长大的70后,《金刚经》内容的平实让我非常容易接受。它不像其他经典,世尊光芒万丈,陆地飞行,而是用非常写实的笔调开始了这篇经典。
   
经书是这样开头的,世尊住在一个地方,到了吃中饭的时候,托起他的钵,去到城中化缘。化好缘后,走回住地,开始吃饭。吃完饭收拾干净,洗完脚,坐在那里准备休息一下。这时须菩提起来提问,然后师生问答完成这部经书。一点不夸张,世尊就是一个老师,要吃饭,要洗脚,要休息,要教育学生。
   
《金刚经》内容非常的浅显,但是包含的道理却非常的深奥。我在以前的悟道集中写过《金刚经》通篇讲的道理是一个人怎么降伏自己的内心。也就是现代语言说的,一个人如何战胜自己?因为战胜自己就是伟大,战胜自己是一个人一生的目标。
   
西方人认为人是有原罪的,基于人性本恶的推断来看待人生,每个人都有天使和魔鬼的一面,而战胜自己魔鬼的一面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前段时间看过一部港台电视剧《倩女幽魂》(不是徐克拍的电影),剧中最后让男主角选择了“成魔”。我们内心常常也有一个声音吧,当面对不公,当面对屈辱,当内心反抗,当内心压抑,这个声音常常喊道:你成魔吧!你成魔吧!去报复!去爆发!!
   
回到世尊在《金刚经》里教给我们怎么降伏内心的法门。世尊实际上说了三种方法,一种比一种简单,但是一种比一种功力浅。最简单的一种就是那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有恨吗?你不忿吗?你痛苦吗?把它们看作露水吧,太阳一照就蒸发了,把它们看过电光吧,划过长空,转瞬即逝。一如《甲方乙方》里傅彪的台词:有什么啊!这有什么啊!
   
简单的法门是功力最浅的法门,看破毕竟是已经产生愤恨,已经情绪高涨后的所为,就像锅里的水烧开了要把壶盖顶开,这个时候把盖子揭掉,锅盖虽然不会顶开,但是水还在沸腾。
   
中等的法门就是一句话: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非常不好准确理解。刚开始认为无所住,就是不要把感情随便住在某件事物上,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够深刻。例如你非常喜欢的钢笔,不小心被人偷了踩了,你心痛。换成一个练习本,丢了就丢了,无所谓。其实这支钢笔也不值几个钱,但是因为有你的感情倾注,就有所谓。无所住不仅如此,它还揭示我们的内心不能有太多的自我,不能有太多升腾的欲望。无所住而行于布施,就是这个意思,你给人钱,你捐功德箱,脑子里想着我捐功德了,我就能祈祷考试通过、身体健康、财源滚滚,这就是有所住。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往功德箱里扔一百,想着明天公司赚100万?
    最高的法门,无字天书。什么意思?本来没有佛经,本来没有世尊。真理从来就是存在的,不是世尊发明创造的,就像地球围着太阳转,不是谁规定下来的。唐玄奘去西天取经,要最好的经书,世尊给他们无字天书,他们一看怎么都是空白?世尊这才给了有文字的经书。那无字天书什么道理?就是智慧啊!每个人智慧都是存在的,不过被尘埃所挡,犹如明珠被障,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现在的社会,人们越来越聪明。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傻子。但是没有智慧,每个人聪明的路子不一样,善恶的标准不一样,甲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开动脑筋去谋求;乙认为那样是对的,挖空心思去专营。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需要我们打开我们的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