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坛古柏

(2013-12-04 06:20:24)
标签:

天坛

古柏

旅游

天坛,不仅因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闻名于世,其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也举世闻名。

天坛内有古柏约3600多棵,是北京地区面积最大的“古柏林海”。天坛内的古柏大多种植于明代,距今已500多年。其中最古老的几棵柏树位于宰牲亭东边一带,因这里是金中都的东郊朝日坛遗址,这几棵古柏就是当年的遗物,距今已800多年了。

为什么在天坛里种有这么多柏树呢?柏树常青长寿,其木质芳香,经久不朽,故为吉祥昌瑞之树。在我国,人们视古柏为“神柏”。而历代帝王们,更是把柏树种植在各种祭祀的皇家坛庙以及帝王陵寝等处,以示“江山永固,万代千秋”之意。

天坛不仅柏树的数量很多,名柏亦很多,像以干纹奇特优美而驰名的“九龙柏”,以及“槐柏合抱”、“迎客柏”、“问天柏”、“莲花柏”、“卧龙柏”等等。

“九龙柏”巍然屹立在回音壁外西北侧,它高达18米,干周长达3.8米,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所植。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躯干上布满了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在明清两朝,皇帝到天坛的圜丘台祭天时,必经过此柏,遂称“九龙迎圣”。据说像“九龙柏”这样干纹奇特的古柏,世界上只此一棵,可谓“世界奇柏”。之所以生长成这样,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槐柏合抱”矗立在祈年殿东侧,在柏树巨干中央又生长出一棵高大的国槐。槐柏两树,青黛交映,情趣盎然。它们已天然共生300多年,虽然没有中山公园的“槐柏合抱”名气大,但其下部的古柏巨干周长竟达6米,粗大规模远胜过中山公园的“槐柏合抱”。

“迎客柏”生长在回音壁外西北部坛墙的月亮门东侧(位于“九龙柏”的西边),它主干的东侧已没有大枝,西侧的几个大枝都是沿水平方向生长,尤其是最下面的一个大枝正巧横在月亮门的上方,游人出入月亮门必须要在大枝下穿过,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迎客”。迎客柏已和月亮门融为一体,成为园内一景。

“问天柏”位于回音壁外西南侧,它树冠上的一个直立向上的大枯枝,其上部仰斜倒下,仿佛是一个人在仰天长叹;大枝上的一个小的枯枝直立向上直刺天空,好像人伸臂怒指苍天,其姿很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慷慨激昂地朗诵《天问》。

“莲花柏”绽放在宰牲亭外东北侧,已有800多年树龄,其粗干周长达6米多,巨干的内部已空心,人可以进入。因它粗干周围生长着一圈大树瘤,远远望去,仿佛是一朵巨大的莲花,故而得名。这里原是金代的东郊朝日坛,所以这一带的古柏都十分粗大。

“卧龙柏”在祈年殿的西南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大风刮倒。园林工人对其加固,根部培土,使其保持“卧龙”状,成为一景。

以上所述,只是天坛古柏之一粟。天坛的“神柏”,有的雄伟壮观、有的形奇古怪,每棵古柏都有着自己的神韵,可以说是“一柏具一态,巧与造物争”。虽已数百高寿,至今仍是枝繁叶茂,苍翠青葱,把天坛点缀得古香古色。

http://s1/mw690/001m5eQuty6EEUMVOOk30&690

http://s5/mw690/001m5eQuty6EEUNFxyIb4&690

http://s10/mw690/001m5eQuty6EEUPJmid89&690

http://s10/mw690/001m5eQuty6EEUUd1vHc9&690

         http://s2/mw690/001m5eQuty6EEVDycrD21&690

http://s5/mw690/001m5eQuty6EEVzeAAs04&690

http://s1/mw690/001m5eQuty6EEVEQxi0a0&690

http://s8/mw690/001m5eQuty6EEVGNXqD57&690

http://s2/mw690/001m5eQuty6EEVINglPa1&690

http://s5/mw690/001m5eQuty6EEVQBnNO64&690
倒而不死的古柏—卧龙柏
http://s1/mw690/001m5eQuty6EEVRRi1i20&690

http://s16/mw690/001m5eQuty6EEVNmE2j6f&690

http://s15/mw690/001m5eQuty6EEVXJXL87e&690

http://s13/mw690/001m5eQuty6EEVYXA2U0c&690

http://s8/mw690/001m5eQuty6EEW590rR87&690
九龙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冬游天坛随拍
后一篇:运河冬韵随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