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品文

(2012-08-13 13:31:12)
标签:

合肥

《病中吟》

琴声

二胡

《江河水》

情感

分类: 会员投稿

午夜琴声

                                      文/老客

 

月色姣好,推窗远望,城郊的山水都笼在了月色里,朦朦胧胧,平添几分神秘。除了“喋喋不休”的蛙儿的叫声,几乎听不到任何的声音。

 

我所住的小区处在城乡结合部,窗那边是处新开工的建筑工地。时值午夜,人们都进入梦乡了,惟有我这样的夜猫子还在伏案劳作。停下键盘的敲击,听月下蛙鸣,别有一番情趣,立起身来,喝了口香茶,开窗远眺,突然,静谧的夜空飘来一阵二胡的琴声,像是那首《病中吟》,如泣如诉。是谁?这么晚了还在拉二胡。

 

我爱好二胡,年轻时也曾拉得一手好琴,特别是那些经典的二胡独奏曲《赛马》、《江河水》、《良宵》、《病中吟》等都能熟拉几首。因此,我对二胡独奏情有独钟,何况还是这个美好的月夜,月色如水银泻地,蛙唱有二胡伴奏,如此意境难得享有,只是曲调稍微有点凄凉。

 

我打了个冷噤,披了件衣裳,步出家门,寻琴声而去。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要弄清楚到底是谁在拉琴,为什么这么晚拉琴,是拉给谁听的。我在这住了三、五年了,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琴声。

 

不错,琴声是从那建筑工地传出的。工地被挖掘机挖得不成样子,只有简陋的围墙圈着眼下的苍凉。从围墙的豁口进去,看见昏暗的灯光里有几片石棉瓦搭盖的工棚,工棚里住着看管工棚的工人。二胡声就是这个工棚的主人拉出的,这是一位六十出头的老人,旁边破败的小床上还坐卧着一位岁数相仿的女人,想是老人的妻子吧。见有客人到访,老人放下手中的二胡,忙着倒茶递烟。

 

为了不惊扰床上的女人,我主动要求到工棚外小坐。看工地的老人应我之约,拿了两个自制的木凳,与我坐在了月光里。月光还是那么的妩媚,青蛙也还那么的卖力歌唱。老人与我的交谈仍然还沉浸在凄凉的《病中吟》里。老人无儿无女,老伴是个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惟有看管工地才能带着基本瘫痪的妻子一起生活。

 

老人告诉我,几十年的相依相伴,老伴听惯了他的琴声。当年因琴声许终身,工伤至残后又因琴声延续生命,而今老了,他俩用琴声排遣寂寞,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白天工地忙,晚上家务事多,唯待夜深人静时才可以拉一拉。老人说:“我拉,她哼唱,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我没吵着你休息吧?”老人略有歉意地问我。

 “没有,没有!我喜欢着呢!您拉的真好!”我忙不迭地回答。

月色依然那么美好,蛙鸣依然那么动听,回宿舍的路上,我却不能平静,我在想,我该怎样帮帮这对命途多舛的老人?

 

一些小快乐

文/兰草缘

休年假,无钱背着行囊去远方,但可以拎着小包回老家。

 

此次回老家是我一个人只身前往。相较于很多人在一起,我真的非常喜欢这种“一个人的游荡”。因为我特喜欢对着窗外流动的风景发呆,景也赏了,心事也想了,身体也放松了,一举几得,多爽。在这个高消费的时代,像这样的无本买卖可不多啊。

 

在家乡的汽车站下了长途客车,我打了一辆出租车(本想步行十几里山路,奈何给奶奶以及弟弟妹妹带的吃的穿的几大包只得作罢),一上车,我立刻就用地道的家乡话和司机攀谈起来。而在合肥我是无法畅快地说家乡话的。我的同事们都说普通话,我的婆家人又都说合肥话,在家和单位这两个我呆的最多的地方,我都无法说家乡话,没有那个语言环境,说出来自己也觉得别别扭扭的,还不如说普通话痛快。可是一旦踏上了这片熟悉的土地,我的语感一下就出来了,嘴中所说,耳中所听,皆是原汁原味的乡音。那种亲切感就像二月的春风扑面而来。

 

到了老家,和奶奶、大姑唠了会嗑,我就忍不住跑到奶奶家的菜园子里去,看看挂在树梢上的南瓜头,摸摸吊在藤蔓下的长丝瓜,瞧瞧辣椒,瞅瞅茄子,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小菜园了,我蹲在地里摘香葱的时候,心里那个乐呵:我一边摘一边瞅瞅对面的小山头,“摘葱菜园里,悠然望小山”,我也客串了一回陶渊明。想起我的 QQ农场里也辟出了一块“菜地”可以种些萝卜、青菜什么的,可那叫什么“种菜”呢,那纯粹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游戏罢了,当然对闲着没事的人也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法。

 

如果我能在奶奶这里住上一阵子,我就天天下地去帮她种菜,做一回真正的“菜农”,而不是什么虚拟的“菜虫”。也许是因为不可得才珍贵吧。

 

村村通公路前年就修到了小叔家门口。吃过午饭,小叔骑上他的“电驴”带我去看山冲里的小水库。小叔告诉我村里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小水库的尾部。我们在青山绿水间穿行,路边是已成熟的水稻,一片金黄。站在水库的大坝上往上看,是葱茏起伏的群山和碧绿清幽的潭水;往下看,在一块块金色的“地毯”和苍翠的“碧玉簪”之间镶嵌了一条蜿蜒的“白玉带”。这里当然没有名山大川的磅礴大气,也不像石林溶洞那样有特色,是山区极平常的景色,可是对我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在里面。什么是旅游胜景,在我的定义里,就是能让你感到放松、愉悦同时兼带一丝怅惘的地方,倒并不在乎它有没有名气。在这个小水库的坝子上有一座石桥,在桥栏上闲坐倒真有“山中岁月长,寒尽不知年”之感。不过也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所言,此地太过清幽,不可久留。

 

与亲人们在一起的时光,虽然聊得都是家常话,甚至因为奶奶和大姑耳背还得加大嗓门,但是心里很高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在里面,你知道你无论隔了多久去看望她们,她们也不会责怪你的疏慢与冷落。聊的也是亲朋好友间的芝麻谷子小事,东家长西家短的,哪家盖新房啦,哪家孩子考上大学啦,哪家两口子离婚了,哪家添了个胖娃娃等等。听得你一惊一乍亦喜亦悲的。这可不比看电视,这故事里的主人公可都是我很熟悉的人,只是我不见他们已很多年,却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了老人听,年长者说着年轻人的幸福与坎坷,同龄人看着别人故事里有自己的影子,总之,故事里说着这悲观离合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父亲母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