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烽的《爱情西湖》

标签:
西湖十景和爱情有关教育 |
分类: 兄弟姐妹 |
王旭烽的《爱情西湖》
关于王旭烽:
曾在浙江茶叶博物馆工作,凭以江南茶文化为背景的“茶人三部曲”获得茅盾文学奖,现为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的教授、学科带头人。
《爱情西湖》/王旭烽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年9月版
定价:29.80
用经典的“西湖十景”中的每一景点为主题,历时14个春秋,写下10篇中篇小说,和爱情有关。
在这10篇小说中,每一篇小说都有加入与西湖相关的文化对应关系,如《平湖秋月》叙写浙派古琴,《柳浪闻莺》关照王星记扇子和越剧,《花港观鱼》是杭州金鱼的活历史,《南屏晚钟》阐述了古版书收藏等。
文化背景再加上哲学意味,这样的“双料”组合成了王旭烽在《爱情西湖》中的文学企图。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真实起码是两种以上的”,“用人类的智慧将文学的审美疆域推到很远”。所以,在《断桥残雪》中可以看到坚守与顺应的悖论,在《双峰插云》中关照爱是需要被祝福的,而《曲院风荷》探讨欲望的两极,《柳浪闻莺》则鼓励读者理想的生活是存在的……
小说逃脱不了作者生活的影子。王旭烽透露,《平湖秋月》中爱古琴的男主角向一个老板拉赞助的恐怖体会,就来自于她自己的一次真实经历;而《柳浪闻莺》中女主角的相貌“借用”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表演艺术家茅威涛的容颜……
我和王旭烽
曾经参加省作协在女监体验生活“警官三日”,正好和王旭烽分在同一小组,朝夕相处了三天。
记得就在活动中有一天,她在狱中接到一个电话,然后雀跃:“我获茅盾文学奖了!”我对这些事不敏感,但很少见她会如此忘情的兴奋,就知道一定是个了不得的奖项。那时我是一家省报的记者,但真的是缺乏职业敏感。倒是她立刻冷静下来,对我说:“暂时保密,还没公开宣布。这只是朋友的一个可靠消息。”
同在西湖边,这些年一直有接触,有时作协活动,有时是记者采访名人。不管是什么样的相见、相处模式,她呈现给我的始终是写作状态,一位真正敬业的作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有些时日没有见她,期间多次因为要做些茶的稿子而和她联系,未果,传闻她身体不好。有些牵挂。前些日子我的上司打电话给我:“你的朋友王旭烽在我办公室,说记挂你了。”我立刻去领导办,看到了挑染了卷发,穿着时尚的王旭烽。说:我出了新书,送你一本。
其实,我看到朋友好好的,比看到书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