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萐父与当代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各位学术同道,各位同门、弟子暨再传弟子,上午好!
遵循去年的乐山会议精神,今年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牵头继续举办“萧萐父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学术研讨会,一是纪念我们会议主人公萧先生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所做的贡献,二是通过这种小型会议的方式,让学术同道,同门、弟子暨再传弟子们,有一个相互切磋学术,交流感情的机会。在此,我代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欢迎大家参加今年的云端会议。
去年的乐山会议结束后,我们完全没有想到今年会遇上世界性的新冠肺炎大瘟疫,所以今年的会议,我们不得不采取线上的交流方式。这一方式缺少了具身性与亲在的感性形式,也没有了把酒言欢、品茶论道的机会。但若从思想交流的方式来看,这一线上交流的方式也并非一无所长,我个人认为,可能更具有思想交流的纯粹性。
萧先生对于中国哲学领域的诸多问题都有研究,都有重要的论文或专著,有些研究成果具有潜在的一贯之思,但还缺乏比较清晰的形式与轮廓,这就需要我们后来者做一番细致的整理、爬梳工作,有些地方还需要进行新的哲学阐释,有些地方需要提供新的材料加以佐证,因此,对于萧先生与当代中国哲学关系的认知,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先生已经阐述的思想做一种重新叙述的工作,而是要顺着先生的意思,继续向前推进,进而展示中国哲学精神在当代的活化形式。比如说,萧先生有关明清哲学与中国早期现代性的问题讨论,就不应当仅仅停留于“启蒙”的诸论述层面或领域,而可以进一步拓展为现代性的全球性与地方性问题。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把全世界各个民族分批次地卷入现代性的潮流之中,后发现代性国家如何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的面前,根据自己的民族历史与特点,接受现代的资本主义文明?这仍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世界性和当代性的问题。如何接着萧先生的明清哲学与中国现代性话题往下讲?讲出新的思想观点与内容,我想是后续诸君应当努力的方向。至于萧先生在诸子学、儒学、道家、佛学诸方面的研究,一些具体的问题与人物的研究成果可以,而且应当超越萧先生的范围,但如何从萧先生的诸研究中汲取一种正确地对待传统思想遗产及思想家的态度,则是我们需要认真琢磨与体会的。
哲学学科进入中国已经超过一百年了。但哲学的中国性问题却愈发突出了。当今学界,部分学者提出了汉语哲学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汉语有没有哲学?汉语能不能做哲学思考?汉语哲学的形态是怎样的?汉语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如何?这一新问题,可能会刺激中国哲学在语言方面的自觉。反观萧先生暨他同辈,还有前辈学者用现代汉语所做的中国哲学的成果,我们是否可以就汉语哲学的已然状态做一个总结与分梳?
依照我个人的浅见,把萧先生放在当代中国哲学的脉络与话语体系中加以考察,不断回顾他暨他的同辈与前辈的学术成果与贡献,是我们纪念萧先生的最好方式。历史上庚子年并非都是多灾多难,但这一个庚子年,的确是一个大灾大难之年。从网络上了解到,九天茶馆面临着被水淹的危险,我们对此很牵挂。希望在今年合适的时候,我们有人能够来九天茶馆,看看萧先生的纪念馆,与故交喝喝茶,喝喝酒,让萧先生的真精神能够在乐山这片故土上生根、发芽。
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