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园
座落在南疆天山脚下温宿县的神木园,是一块神奇的杂木林园。其海拔高度约1700米,是新疆闻名遐尔的旅游胜地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10月27日,飞机抵达阿克苏之后,我们一行人吃过早点,就驱车参观神木园。
从阿克苏市到神木园,大约有一小时的路程。沿路上,新疆杨挺拔英秀地站立于公路两旁,有些路段的杨树特别密集、整齐,像两支等待检阅的仪仗队:他们身著绿军装,头上飘动着金黄的头发,煞是壮观。一路上,车子恍如在仙境中行走。
公路上,除了现代化的车子外,有时迎面还碰到小毛驴拉的木板车,有时碰到马拉的木板车(当地人戏称他们为驴的,马的),偶尔也碰到摩托车,更多时候碰到的是机动三轮车,拖拉机。公路上这五花八门的车子,立体交叉的交通工具,正展示了变化、发展中的南疆,传统与现代之间非常有机的交融在一起。不过,从人们身著的服装看,南疆的现代气息远大于传统,汉化程度也非常高。男性的著装基本上是汉化的,现代的,只有少数妇女还身著少数民族服装,头裹围巾,一些年纪在五十上下的男性还头戴维吾族的帽子。这些少数人群保留了民族著装的特色。
接近神木园时,我越发体会到了她的神秘性。在神木园周围全是戈壁、荒漠。只有这绿色的孤岛傲然地耸立于天山脚下。当然,从神木园的上头有一条浅浅的小河婉延地向远方流去。这条浅浅的小河在上午强烈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条银色的带子飘荡在黑色的戈壁、荒漠里。据我猜测,这条河在更古的时候水流量可能远远超出现在的多少倍,而且沿河的两边有很多大树。只是由于人类的活动,使树木减少了。最后就剩下这么一点树林了。从树林外围的伊斯兰坟墓群和讲经坛的遗址(据称有九百余年的历史)看,这里曾经是人口众多,十分繁华的人类栖息地。或是由于战火等其他原因,使这一富饶的地方变成仅凭人猜测的绿色孤岛了。
进入神木园内,她的神秘性就凸显在园中树的形态与树的年代上面。公元600年左右,即有一千四百余年寿命的大树比比皆是。这些千四百年树龄的大杨树,或主干倒了,枝干在地上又生发出新的树干,亦有两人合抱之粗。树倒不死再以干着地而生根发芽,实为神木园内树木生长的一大景观。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园中的杨树千姿百态:卧龙、虬龙、叠罗汉、夫妻对卧,并蒂树,旋风树,难以尽述。园中有两株新疆杨同根而生——人命之为夫妻树,挺拔直指苍天,树干皆有三个成人合抱之粗,下半部是深绿色,上半部是金黄色,在中午阳光的照耀下,简直是金发碧玉身,如一对活神仙屹立园中。这两棵树皆有千年之纪,却充满着生命的朝气,既给游人灌注了无限的生命力,又令人感叹自然的伟大,人生的短暂。
从外面看,神木园像孤岛,在无垠的戈壁、荒漠里显得非常的缈小。然而,进入园之后,你才发现这个园子的面积其实很大。园中的小径曲折回环。我们一行人为了赶时间,不敢细看,大约也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有一些地方没有深入去看。园内还有一个古老但已经颓废的清真寺。由此再可以推测,这里可能曾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圣地。寺的背面住了一户老维吾尔族人家。这家人养了一只看门狗,看门狗睡在倒卧的老杨树上,怡然自得,对游人不屑一顾,仿佛是饱经人情世故。
在神木园内与神木园外,还存留着少量的伊斯兰古墓群。这些古墓群给这林园增添了几份历史的沧桑感。据神木园景区简介说,大约在公元十一世纪,沙特阿拉伯有一位名叫苏力坦库尔米什赛依德的伊斯兰阿訇,带领2000名教徒,经印度绕道中国西域传教,受到当地人的抵制并发生冲突。败退至此,大部分教徒战死,从而形成了现在这片占地约680余亩的巨大园林墓群。如今,这种传说中的战争惨烈状况就像这些幸存的被风蚀的少数陵墓一样,只留下了供人想象的缩影。我们只能透过园林内奇形怪状的巨树思考自然与人类文化的复杂性。
其实,神木园的真实历史已不可考,也不必去考证。她存在的本身就展示了南疆这块土地的神秘性、灵性与人性的复杂性,展示了具有神秘性、灵性的天山对复杂人性的包容与厚爱。如果把神木园前前后后的沙漠与戈壁看作是海洋,则神木园就是这沙漠与戈壁海洋中的绿色孤岛。这绿色的孤岛正如沙漠与戈壁中的定海神针,给人以安慰、希望与遐想,让所有来南疆,来阿克苏的中外游人,不分种族与宗教,都能驰骋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拓宽我们对人类生存样态及其多样性的理解。
(04年10月28日晚记;05年元月23日下午录入并润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