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走惯了城里的水泥与柏油路,对于泥泞的乡间路打心底里有畏惧感。我虽然生在农村,但从19岁上大学以后,就渐渐地害怕起乡间的泥土路了。结婚以后,每次带妻子回老家省亲,最忧愁的也是乡间的路。妻是从小生在城市里的,小时候虽也曾随父母下放在沙洋的农村呆过,但很快就回到城里了。所以,她最害怕的也是走这乡间的土路。城里的路,无论晴天还是下雨,都能走车。可通往老家的路,在阴雨天是无法行车的。可每次春节回老家,总是碰到阴雨点天气。所以,十几年来,每次回家探亲,最令我心烦的就是家乡的泥泞之路。
今年回家探亲,令我感到最高兴的是家乡的路变了。
倒不是说这路变得多么宽敞、平坦,像城里的水泥路或柏油路那样令人气爽神清,而是能够在阴雨天里也能跑车了。不是说能跑城里的出租车之类的高级交通工具,而是能跑三轮车。这三轮车跑得虽然是颠簸不已,有些路段三轮车的摇摆简直使人有翻车的恐惧,但毕竟是可以摇摇晃晃地跑到家门口,使人免于在泥泞中行走。
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原来我出生的村庄居然也修通了一条最简易的共公大道,三轮车可以停在每家每户的门前或门后,彻底地改变了以往村庄无法行走最落后的现代交通工具——三轮车的历史。
我想,接下来的事情是如何拓宽、平整这条通往城镇和其他地方的路。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当我能开着车子回家看望家中的亲人,儿时的伙伴,那时,路就不再是我与家乡远隔的障碍了。但心路是否能铺就呢?当我开着车子回家乡时,且不说与那些相见不相识青年人如何说话的问题,就说那曾经朝夕相处过的老朋友,又会说些什么呢?
因此,我在回城之后,就思考起城乡之间相互沟通的另一条看不见的路——知识之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精神之路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