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凤凰吟读后

(2007-09-16 23:50:35)
标签:

艺术赏析

中国哲学

诗性特质

萧萐父

诗人哲学家

 

业师萧萐父先生辑其六十余年来偶作诗词为一卷,题名《火凤凰吟》,盖取东方古老神话所传:凤凰生五百岁后,集檀香木以自焚,然后又从烈火中再生飞出。诗集之名以喻这些诗作乃如“凤凰涅槃”,象征诗人精神在经历了多次生活熔炉中的烈火自焚才得以再生。

相对于历史老人而言,六十年乃弹指之间。然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一生中经历的多少曲折、欢乐和忧患,是生命展开的彩色画卷。《火凤凰吟》集以诗歌形式将诗人六十余年(1944-2005年)里最为精彩的心灵闪光定格在永恒的艺术时空里,其中既有欲与江淹比风骨的童贞梦想:“忆昔江文通,其文竟入室。来日风骨成,庶可与之匹”(《谢林山翁赐笔诗》),有青年时尝试以中国古典诗词形式翻译大诗人雪莱《寄月》(To the Moon)的译作,更有《峨眉纪游》的定情组诗、站在中西文化桥头沉思的《访德纪游》、《访美杂诗》组诗,以及以诗歌形式表达诗人哲学思考的《傅山三百年祭》十四首等,至于其中与师友唱和,因晚辈结婚,或因学生毕业而随兴感发的诗作,皆能体现诗人酿世情为诗意,化亲情以敦伦的点化工夫。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徘徊低吟、感时伤世、乃至于怒向专制蒙昧、追求民主自由的怨愤之作。正印证孔子所言:诗可以 “兴、观、群、怨。”

中国是诗的国度,上自帝王,下逮百姓,其中能诗者代不乏人。《诗经》中既有黄钟大吕的“雅颂”,亦有里巷歌谣的“国风”。唐诗、宋词、元曲中的经典之作,人们至今仍吟诵不绝;至于一些名句甚至化为日常习语,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精神象征。虽然,也有“以诗为教”的变奏曲,然亦蕴含了以诗代宗教之遗意。纵观古今诗作,大体不外叙事、抒情、说理三类。若以言意之辩观之,更可简化为抒情、说理两类,故古今诗作又可分为“诗人之诗”与“哲人之诗”。然无论何种诗作,古今著作大家,莫不理会诗作之中惟情与理最难相契。或情胜于理,徒增感慨,流连光景;或理胜于情,老儒说教,兴味索然。《火凤凰吟》则能融真契美,做到情中涵理,理以情发,情理相融。几百首诗,大体是敢恨敢爱,能哭能歌之作。其中反复出现的童心、鸥梦意象,既表达了诗人“虽九死犹未悔”的崇高理想,亦涵蕴了诗人对中华文化慧命源流“上下求索”之探寻。而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诗人将六十年人生的一切可歌可泣之事,尽化为笔底波涛,将凡俗的人生诗意化:“书生自有逍遥处,苦乐悲愁尽化诗。” “自笑吟沙留 ,岂因华盖废吟哦!”固然,现存的这些片光鳞羽的文字,远不足以展示诗人六十余年人生的悲欢离合,然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些诗作亦可以看作是充满好奇童心的诗人的探索目光,它追求的是一条与地平线相连接的吹沙觅金者的道路,一条由珞珈山出发,通向求真、向善、致美的现代中国诗化哲学的道路。

如众所知,古代中国哲学人多能寄思想于诗意的想像之中,老子“五千言”本可韵读,孔子于川上有“逝者如斯”的感叹,庄子寄意于鲲化鹏飞、庄蝶互梦,孟子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既有荀卿赋蚕,屈原问天,长沙托鵩,亦有柳子厚、刘梦得往复论天。至于船山、傅山,皆是思诗并运,各臻化境。作为当代诗哲,萧公萐父先生追步前修,踵事增华,从理论与实践上自觉追求Logic与 Lyric的统一,探索“诗情哲理两护持”的诗化哲学。本《火凤凰吟》集中有关傅山、船山等哲人的诗评,以及在各种场合用诗表达的哲学思考,均体现了其“诗与哲学统一”的精神追求。据说贺麟先生曾在读完诗评傅山十四首组诗后说,此300字可抵一篇万言论文。为印证贺麟先生的说法,我认为置于《王夫之评传》书首的十首诗作,深契传主王船山集哲人诗人于一身的身份,实为船山画魂的传神之笔。凡此种种,皆印可先生“诗化哲学”追求的心迹。

秋月春花,忽又一年。自1989年秋追随先生问学求道以来,不觉已近20载。这期间,除学问、做人、做事诸方面经常得到先生的指点、教诲之外,还多承先生额外垂青,每有新诗,先生均影印一份给我。我也将自己偶尔吟咏的古体诗和现代诗习作呈给先生看,总能得到具体的指点。先生七十寿辰之际,我曾以“葵心不改完美志,慧境芳情两护持”为题,从先生已刊与未刊诗作中,捕捉“智者诗人”的所思所感,初得先生印可。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的跋语中,曾缀有小诗《你是永远的地平线》,表达我对先生的景仰追慕之情,颇得先生首肯。拙著《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出版之际,先生以《金缕曲》词一阙代序,并相互共勉:“昂首征程齐接力,价值观,广宇供驰骤。”本《火凤凰吟》集编辑之初,先生嘱我为本集作序。当时心中既喜且恐。喜的是:近20年的近距离相处,以诗为缘,我与先生之间多了一份相忘于江湖的生命感通;恐的是,因自己先天才情不足、后天养教失勤,难逮先生诗思并运之奥。

回想一日下午,在先生家小坐,与先生闲谈庄子而旁涉真善美问题,先生顺势问我人生终极所求,我答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先生含笑沉吟,小视窗外,树木青青,间有鸟声。今借《火凤凰吟》出版之际,谨以此小文追叙往昔诗缘,至于对先生诗化哲学理论的阐述,当俟来日,而此集中诸作的深情雅意亦不敢作郢书燕说。幸有“诗无达诂”之雅训,各位高明,当临风展读,各有会心。

是为序。

                          

弟子吴根友敬撰于珞珈山南麓

丁亥年春四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