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意识与追求虚无——传统价值与现代意识的差异

(2006-07-31 13:18:12)

如果历史硬要从时间的维度划分出古与今,如果我们一定要在古今之间划上一道明显的标志,那么,我将精神对故乡的怀念看作是古代文明之灵魂;而将精神对未来的无限企盼看作是现代文明追求的本质,这种本质就是追求虚无!

   古代文明对历史记忆的追寻,对往古圣哲的景慕,对远逝的黄金时代之崇低仰,无一不体现了古代文明对故乡的怀念意识。《尚书》、《诗经》、《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等到著作中的社会理想莫不如是。

然而,当人类的理智双眼渐次睁开之后,历史不再是理想中的黄金时代。上古祖国统一先亦只是“植立之兽”(王夫之语)而已。当达尔文通过生物进化过程的描述,揭示了人由猿而来的之时(不管这一理论现在已经遭遇了多么大的挑战),历史的光辉便函如落日的夕阳,渐次沉沦于黑暗之中。于是,现代意识的一轮红日从人性的无边海洋之滨升起:未来成为我们心中的海市蜃楼。

其实,我们并没有来得及追问:人再向前进化会是什么。然而,我们却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对未来的梦想之中。“进步”的观念像催化剂,像海洛因,使我们人类从精神到肉体都兴奋不已。而围绕“进步”所盛开的一系列观念之花,构成了现代人的精神生态圈。

现代性的社会,一个种满了罂粟花的思想园地。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进步?然而,我们的确在兴奋不已地追求进步。我们不知道“进步”的最终目标为何物,于是,我们对进步的追求,其实就是在追求虚无。在贫穷中,我们追求富裕;在富裕里我们丧失意义;于是,现代性的追求最终陷入了虚无。

现代性,其实就是不断地超越已有的历史;然而,要问这种超越是为什么?我们总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于是,我们的超越最终陷入虚无。

剩下来的就是“存在”。然而“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语)。存在,其实是开放的空洞,是无花的花园。它需要人去用行动填充其无意义的空洞,要我们去种植精神的花草。然而,自然的季节是周而复始的循环,人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生之流。于是,活动与种植,对于每个个体的生命来说都不是无限的进步,而是意味着中断,至多是以他生的形式循环。现代性立足于生物进化论基础上的思想支点因此而动摇,行动与种植对于每个真实的个体而又失去了意义(此处指现代性矢量目标之下的意义),行动与种植又沉沦于意义的虚无之中。以虚无填充虚无,是双重的虚无。

不错,“虚无”给我们带来了自由。它让我们摆脱了历史的缆绳,摆脱了先验“本质”的马栓,使每个个人的存在变成了一个个港湾,一个个停车场,一座座旅店。于是,现代文明使们彻底地丧失了故乡。因而,现代文明的“我”是一个彻底的精神梦游者,其命运注定了是一个在“虚无”笼罩之下的生物自由基。要么面对虚无去自由的创造,要么在虚无所给予的开放空间里堕落。

    我们是否有第三条道路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