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所有愣神的空裆儿都献给了对于曼城生活的回忆。
那一段本来活生生的日子似乎离我越来越远,总觉得若不忙着重温,它将真的变得 “恍如隔世”。
决定把一些和它有关的文字拿来和你分享。
关于Alan Marcus
![]() |
Alan Marcus, 美国人,出色的纪录片导演兼影评人,现执教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戏剧与影视研究专业。我学的专业。
与Alan初识于入学前一对一的面试。当时他翻着我的个人资料,一脸诧异, “Joanna, 你在中国混得这么好怎么跑这儿来了?” 我说我是为了回去混得更好所以就来了。“中国的大学不足以令你满意吗?” “我来其实是想考察一下英国的大学是否足以令我满意。” Alan 乐了, “欢迎考察!”
三个星期后,我收到了曼大的录取通知书。
报到那天又见Alan, “Hey, Joanna!” 笑呵呵地过来同我握手,热情得恰到好处。拥挤的大教室里竟然举目无亲,“Alan, 我是一年级唯一的中国人吗?” “你是全系唯一的亚洲人。” 我的表情一定失败地泄露了内心瞬间的恐惧,不但没有学哥学姐提供的二手经验,连一个有着相同处境在必要时可以相互提供支持或同情的学友也不存在。Alan 满脸鼓励,“Joanna, 你英文交流毫无障碍,没什么慌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随时光临我的办公室。”
于是,在一年级那些信心疲软的日子里, 我 “听话” 地成了Alan 办公室的常客。面对我哭丧的脸,Alan 从未吝啬他的同情,“可怜的Joanna,
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这个专业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又毫无专业基础的学生来讲的确是极大的挑战。”
既然它叫挑战,“这篇论文你拿回去按照我的要求再改上几遍,它就像一篇论文了。”
后来出于兴趣选修了Alan亲自执教的纪录片研究与制作课程,不仅受益于他丰富的授课经验也领略了他独特的教学魅力。在我看来,任何一门学科再能迎合学习者的兴趣与热情都难摆脱枯燥无味的片刻,但奇妙的Alan总能将要点设置成学生的兴奋点,轻松地将学生奢侈的注意力“玩弄”于股掌之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玩儿命累积专业词汇的同时也逐渐摸索出一套上好的学习方法,脸皮厚得十分可爱,课堂上疯狂表达个人见解。总之,不再像一年级时那般面目狰狞地拼杀,学习倒渐入佳境。Alan 喜欢我的变化,见到就乐,就夸。我便配合着他的欣赏拿了很有面子的成绩。看过我的学生作品,Alan 写了一脸满意:“我很高兴你站在摄像机的另一面也能同样出色,” 他说。
在愣神的当儿回忆着新生报到的情景,回过神来竟发现自己正在起草毕业论文。可见说时光飞逝如电决不是虚张声势。Alan 是我毕业论文的导师,我对此乐不可支,经常在他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地希望他在。看到我,他便笑眯眯地招呼我进去然后积极地问:“我们的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 理论上的确是他指导我,但他总能给我并肩作战的美好感觉。谈罢正事,我们也东扯西扯地闲聊,一次他说你们中国发展迅猛想必即将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我说那是必然但我们一样会善待美国,他说有我这句话他就放心了。
毕业典礼那天,Alan 快乐地拥抱了我。“Joanna, 一定转告你的父母,我为他们的女儿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感到骄傲。” 我狠命感激Alan为我所做的一切,并保证回国后时刻向他汇报我的情况。Alan 说我是他最钟爱的学生之一,我说他是我最 钟爱的老师,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