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财经他山别墅秋交会深圳杂谈 |
分类: 地产札记 |
他山
北京和上海都搞过好多次别墅节,每年都搞,广邀开发商、房地产与城市规划专家、经济学家、媒体,共同探讨国内外别墅产品的发展之道。深圳没大规模举办过,深圳展会和研讨会不少,但对别墅产品的研究和销售,提升到“别墅节”的高度还没有过,这是深圳展会中的一个缺憾。今年秋交会组委会策办“2010别墅节”,应该说是一场迟到的盛会!
京沪搞的别墅节,他山参加过,归纳起来,大概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各地业内人士参观一下别墅区,体验一下别墅居住文化,之后搞一个研讨会之类的论坛,公布一个“别墅发展研究报告”,同时给来宾颁一个奖;还有一种是展会形式的,把别墅沙盘集中在一起展示,配合一些参观、研讨活动。以颁奖为目的的“别墅节”商业味道太浓,研讨、学术的气氛严重不足,“别墅节”的公立性大打折扣。深圳本届秋交会的重头戏之一——“别墅节”以官方名义来办,比以纯媒体举办的“别墅节”的公立性要强很多。在宣传、推广和展会包装上会顾及到民生的情绪。
有人担心秋交会搞一个“别墅节”,是不是专门为富人服务,会不会激起更多蜗居族的民愤? 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71号令(831大限),2006年5月建设部等九部门出台的90/70政策;2010年4月17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中,提到“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专项整治和清理力度”,并公布闲置土地“黑名单”, 中央最终目的都是要求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低密度的别墅产品与“节约用地”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但从投资与资本流动规律来分析,“别墅节”恰好顺应了投资市场需求。
“别墅节”能引导投资需求的转移。他山在《本轮调控或将成为别墅产品的利好》一文中对本轮调控与投资的关系做过分析。真正的高端产品是不会因政策的影响而产生价值波动的。今年3月25日他山曾写《香港再现天价楼释放出什么信号?》,其中举了两个例子: 09年10月15日成交以每平方英尺71,280港元(约合76万/平米)的一单天价楼,还有一桩是3月16日以每平方英尺60215港元(约合57,0569万元/平米)成交的一单。
这两单高端住宅成交,是在香港经济萎缩率高达6.5%,资产整体缩水,失业率达近3年最高,及香港财政预算案提出从 4月1日起2000万港元以上楼宇印花税率提高的背景下出现。从结果来看,调控政策反而促使高端住宅成交。关于流动性过剩对房价的影响,他山曾写过一篇《投机仍在涌动,从关内向关外转移》来分析“投资性需求”对抑制楼价还是有积极意义,中间引用了一组数据:
5月27日人民银行公布的消息,截至4月底,中国“外汇占款”累计达20.35万亿元,较3月增加2,863.1亿元,增量创近期新高,当中近2,000亿元是不能解释来源的“热钱”。这还不包括通过赌场和地下钱庄入境的钱。是这些钱涌入房地产市场抬高楼价的,而正确引导这些钱大量进入别墅市场,则能缓解普通住宅的供应压力,提高楼盘的“亮灯率”。 投资不能遏制,但可以转移!由此推论,“别墅节”对正确引导投资需求,平抑普通住宅价格有重要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