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日记】离开合肥2006/3/24
他山
我大概在合肥待了四十天,其中有近三十天或雪、或雨、或阴。我始终坚守着一份良好的心态,直到包河岸边的垂柳探出新芽。而当我正准备在这春寒峭料中绽放我的精彩时候,总部要将我调往西安。我注定要成为安徽的过客。我决定在离开合肥之前攀登黄山,试图在山水之间寻找一丝宁静与纯粹。
24日起了个早。6点20就起床,赶往美菱大酒店门口集合。捱到七点半才出发。车一出合肥市区,驶上高速公路,只见路旁的一排垂柳沐浴着晨露,其间间隔的梨树上吐出满树的白花,像朵朵的雪片,煞是耀眼,再远处,初生的太阳添着一片一片的油菜花,让我们的心情也金黄金黄地荡漾起来,这些色彩与合肥城里灰色的气息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切就这样豁然开朗起来。
沿途经过的许多村庄,坐落在山脚下的村庄,面朝太阳,灿烂又充满生机,许多农舍都是瓦房,门前独立的松树超过了房子的高度,许多人家的屋前,交叉着种着桃树、梨树,一朵朵粉红和一片片雪白交织在一起,真是赏心悦目。有的农舍被油菜花包围着,金黄的波涛舔犊红色的墙,舒缓而和谐,没有任何交易和欲望,没有世俗和欺诈,只见清淡和朴实,这是许多文人墨客追求的境界啊!我想,我眼前的这种景象,与陶渊明追求的那种意境应该可以媲美的了!
经过铜陵长江大桥,导游介绍说,我们已经行驶在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上,进入铜陵市的地界,只见两边肥沃的耕地,一望无垠的油菜花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房舍那边,像到了江汉平原,但很快就望见山了。铜陵是中国最古老的的铜都,青铜器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明以来,封建社会早期著名的武器集散地,顺着长江,许多兵器上至川陕,下至淮南,汉唐的许多兵器皆冶炼于此。这块丁丁当当了几千年的土地,如今,表现得非常平静,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群山中,依山傍水的地方分布着工厂,像历史一样保持着沉默。
大约11点多钟进入黄山风景区,驶上进山的山道,只见许多顺山势而长的松树分布在山坡上,继续往前望见太平湖,水面方方正正地浮着网箱,一叶小舟飘荡在湖中央,放牧着遥远的岁月。沿太平湖,有江南书院、艺术家创作基地等比较老的酒店或宾馆,还有许多地已经被发展商顺山势而圈起来了,围墙上印着发展商、设计单位的名称,可以想见,在不久的日子里,一批高档别墅项目、高尔夫度假项目将突兀在这里。
车过黄山休闲度假第一镇甘棠镇,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个淡蓝色屋顶的住宅小区,整齐的徽派建筑群,两只角固执地向上伸着,错落有致。这个小镇上,许多人家的门前一条小河,每家门前有一座小桥与马路连接,桥下的水汩汩地流动,小桥流水人家的闲情幽韵扑面而来。再拐几个”S”形的山道,在下午一点钟到达黄山脚下的汤口镇,我被安排住在庐阳大酒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