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手艺——髹漆(漆艺)
(2015-09-23 16:29:30)
标签:
育儿 |
【乡间的早晨,鸡犬相鸣音效】
小伙:老家有一张八仙桌,听奶奶说是用生漆涂刷的,至今还光亮如新。当年我招工入厂跟师傅学习拆装电动机,师傅说那涂在铜线上的漆料,是天然生漆,耐磨、绝缘,非化工油漆可替代。
女白:生漆又称“土漆”或“大漆”,产自漆树。漆树只生长在亚洲,以我国产量、质量最大、最佳。
漆与数字“七”有缘。自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漆已伴随我们整整七千年;而七年,是一株漆树产漆的年龄。
【清晨林间鸟鸣、流水声效】
老工匠(男):割漆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手艺。漆农要赶在日出前,爬上漆树,用刀自上而下间隔着割口子,割一个就嵌一个蚌壳,整个漆树干上像嵌满了小盘子,错落有致煞是好看。一小蚌壳一小蚌壳积少成多的劳作方式沿用至今。
刚采割下来的漆是乳白色的,接触氧气后逐渐变深,待水分挥发就接近黑色。“漆黑”一词由此而来。
【搅拌油漆桶的音效】
女声:漆是树木的眼泪?离开漆树,它还活在漆器上。
漆是东方的皮肤,和陶瓷、水墨、丝绸一样是中国特有的媒质。
【刷子刷东西的音效】
老工匠(男):历代来漆的工艺和用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割漆、制漆的程序从未改变。
剔红是在漆器胎骨上层层髹漆至一定厚度,然后雕刻出花纹。工艺师制作一扇屏风,至少花一年以上的时间。
雕漆工艺,元代的浑厚质朴,明代的丰腴清朗,清代的琐碎呆板。赋予同一工艺不同样貌的,是时代精神。
女白:华夏历史上,漆曾一度风光。它是买椟还珠的“椟”,胜过贵重的珍珠;它是“曲水流觞”的“觞”,漂浮水上承载佳酿;它还是“举案齐眉”的案,托举着佳肴、素手和情感的温度,体己而家常。
小伙:如今,郁郁葱葱的漆树林是否依然在巴山麓、汉水畔展示它们傲人的身姿?传统工艺与时尚生活是否能“如漆似胶”、共赴明天?
女白:漆树在,人心暖。传统工艺必须留住,工艺在,就会有不同的创造——留住工艺,就是共铸明天。
【音乐:古琴】
女声:举案齐眉的案,是什么?
男声:它们有不同的用途,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漆器。
【音乐:古雅深邃】
【音效:树汁滴落】
男声:漆,产自树木。漆农日出前爬上漆树,用刀割开口子用一个个
【音效:雕刻】
男声:漆器,成于手艺。在胎骨上层层髹漆,再精工雕刻,一扇屏风
【音乐:中式,壮丽】
男声:漆,是东方的皮肤。朱红和漆黑的颜色,不仅覆盖在器具和大
【音乐:安静】
女:珍藏一件精美的漆器,珍藏这传承千年的智慧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