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术与禅心
(2014-04-22 07:57:34)
标签:
存在比拥有更幸福箭术与禅心书摘旅游 |
有一次师父说,吸气是融合与连接,屏住呼吸是使一切进入情况,而呼气是放松与完满,克服一切限制。
吸气之后要轻轻地把气往下压,让腹肌紧绷,忍住气一会儿,然后再尽量缓慢平均地吐气,停一会,再快速地吸一口气,形成规律。因为从这种呼吸中,你不但能发现一切精神力量的源泉,也会让这源泉更为流畅地注入你的四肢,使你更轻松自在。
一个人越是专注于呼吸,外界的刺激就越来越模糊。刚开始,它们就像是掩耳听到的含混的声音,最后就像远方的海涛般令人习惯,不加察觉了。时日久后,对更大的刺激都会产生抗力,摆脱它们变得更加快更加容易。只要注意身体无论行住坐卧都是放松的,专注于呼吸上,不久便会感觉自己被一层无可透雕寂静所包围。
弓与箭只是不必要的皮毛,只是达到目标的途径,而不是目标本身。弓与箭只是最后决定性一跃的助力而已。
艺术家摆脱一切执着进行创作,是为了实现这种当下的真心,不被任何外在动机所干扰。他永远无法觉察他创造的过程,是由一种更高的力量所控制,他也无法体会当他自己是一种震动时,一切事物所传达的震动是多么令人陶醉,他所进行的一切,在他不知道之前便已经完成了。
创作是一个完整自足的过程。
师父是以一根蜡烛点燃另一根蜡烛。
无论外在的表现是多么吸引人,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的改变。如果他想要完成艺术家的使命,就必须要完成这一点,这种内在的变化,是把一个人的自我以及他时时觉察到的自知变成一种可训练与塑造的素材,最终的目标是艺术的成熟。在此过程中,艺术家与一个人在某种较高层次结合。
画家的教诲是:花10年时间去观察竹子,把自己变成竹子,然后忘却一些,动手去画。在
此过程中,艺术家与个人在某种较高的层次结合。因为只有当艺术能够以无限的真理为其依据,成为最本然的艺术时,艺术才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艺术家不再寻求,而只会发现。 以艺术家而言,他是个超凡入圣的人;以人而言,他是个具有佛性的艺术家;无论他的做与不做,工作与等待,存在与不存在,心中都有佛眼。
人、艺术、作品,三者合而为一。这种内在的艺术,不会像外在的艺术那样离艺术家而去;艺术家不创作(do)他,艺术家只能存在(be),让他发自于世人一无所知的深处。
学生能够前进到什么地步这不是老师所关切的。老师才刚为学生指点正确的途径,就必须要让学生独自前进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