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回家一看,儿子在大摇大摆玩游戏呢。平时只有周六日才能玩游戏的。问为什么?
他自豪地说:你问他!他就是站在一旁笑咪咪的孩子他爹。
原来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他考得不错,三科成绩在他们班排名13。上次考试排名37,他们实验班40名同学,老师于是就找到我们了。(还有一次排名全校排名前进了47名,发了进步最快奖
上台领奖)
我说:儿子,你成绩能不能稳定点?别让你老爸老妈老坐翻山车好不好?
这次还是数学成绩最好,115分,全班第二。
我问:你们数学老师吴老师怎么说了? 儿子说:他高兴得只捏我胳膊,还说是就得给我松松皮才会考出好成绩。
我说是紧紧皮吧?
他们数学老师吴老师很负责,是个急脾气。所以“告状”最多的就是他了。清明之后还发短信,说儿子学习堪忧呢
我们的主导方针是,在他们班上学习成绩要保持中等水平。
吴老师以前在北校区教高三数学,那次家长会后跟我聊天说:如果孩子一直能在实验班,以他的经验,考上重点大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我回来后就跟儿子说:爸爸妈妈没让你争取第一,上游,咱争取个中等成绩如何?
然后我还用笔写了一个可行性报告,在饭桌上进行论述:
其一:上力与下力的作用
平时儿子最多时间在一起玩的苏同学(我们邻居),是他们学校4个班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他妈妈说孩子有学习障碍,挺乖的一个孩子),儿子跟他在一起自然觉得自己学习够好的(儿子经常跟我讲,如果你有某某某这样的儿子你怎么办?我估计得忧郁致死
)。
这样跟苏同学在一起玩对学习成绩来说是一个向下的力,但是他又身处实验班,同学们比着学习,这环境又是一种向上的力,那么在上力、下力的作用下,完全可以保持中等成绩。
其二是:急脾气、中等脾气、好脾气
那天我问儿子老师中哪个脾气最急?
儿子说:数学老师(男)脾气最急,英语老师也就是班主任(女)中等脾气,语文老师(男)幽默、脾气最好。
我说:多完美的组合啊,三种脾气的老师都让你碰上了,你可以观察学习这三种脾气的人,世界上无非这三种人啊。另外,数学老师的小鞭子不断抽着,你才不至于太落后!所以要正确理解吴老师对你的“过不去”(他曾经说吴老师总跟他过不去),那时看重你的表现!
鉴于以上同学和老师两个方面状况的分析,学习成绩保持中等,可行!
而且你行!
那天,他们俩点头认可了我的分析
面对如今问题越来越多的应试教育,我们采取的是“取其半,执其中”的方针,这也是我学习活用老子的心得。
我跟儿子说:你现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也就30%,那么我希望你用50%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应试教育的任务,剩下50%,等你再长大一点明确目标后自己发挥去吧。
感谢二中的老师,他们真的是尽职尽责。昨天班主任老师发短信,他们班开了“吸烟有害”的主题班会,非常成功。
面对负责的老师,有时我觉得汗颜。但是当我知道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道理之后,就会更坦然。老师的力与家长的力有时“相对”,可能调动的恰恰是孩子的自觉性、积极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