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收到三拨单位领导发来的拜年群发短信,嘿嘿,总编小飞和副总丽华自称是“兔姐姐”
我们单位历来有个传统,称呼女领导都是小名,而不是某总,这让人备感亲切。
看到这条可爱的短信,立马发回信给小飞拜年,小飞回信道:本写兔爷是见今日你文,后觉无性别意识,改为兔奶奶,又觉乱辈遂降格,又觉无团队意识,遂电谢(谢总,女),统一战线也。总之是你散文之发短。飞
哈哈,原来这“兔姐姐”还与我有关
来源于今天见报的我的小文《寻寻觅觅兔儿爷》

那天与玲玲短信,她说现在过年越来越简单了,我说是我们都淡定了
的确,对于过年越来越淡定了,尤其是今年不回家了,“安生”是我最大的感觉。所以这几天我还是战斗在第一线,哈哈天天写作,天天发博。
看与不看,哈哈,文字都在这里
那天老妈电话说:家里挺暖和的,要不就回来吧?
知道老妈惦记我们,我说:放心吧,老妈,在哪里都会过得很好的,你们就好好保重自己吧。
哈哈,回或者不回,“很好”都在那里
是啊,这个“很好”是在心里的,所以身体在哪“很好”就在哪。想着这个春节可以与原来的一帮同事一起唱歌,见朋友、同学,寂然、欢喜。
寂然、欢喜、安生,这就是兔年春节给我的感觉。尤其是今年北京的天,简直就是春光灿烂猪八戒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感受更多的安详、喜悦与美好!
寻寻觅觅“兔儿爷”时光
进入2011年以来,北京的冬日阳光一直明媚着,每次走在街上,晒着暖儿,都想狠狠地表扬一下北京的天气。
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约上两个生长在北京的女友一起逛南锣鼓巷。其中一位说要买个“兔儿爷”送她老公,因为他是外地人,不知道“兔儿爷”是什么,而且兔年就要来了。
每次逛这条小巷都会有新发现,这次邂逅的是“青花的记忆”。小店整体装饰犹如一曲《青花瓷》,蓝白相间的淡雅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所有商品都是古瓷片做成的,有项链、戒指、手链之类的,价钱从几百到上千都有。服务员告诉我们,每件饰品都有鉴定证书,是雍正年间还是光绪年间的青花,上面写得清楚,买者尽可放心。
在“青花的记忆”中流连,突然想起天津的“瓷房子”。“瓷房子”的主人、设计者是拥有三个私人博物馆的“收藏狂人”张连志,他曾被上海吉尼斯总部认可为收藏文物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人,他用自己多年收藏的古瓷器、汉白玉石雕、水晶石与玛瑙,以及数以万计的瓷片等作为装修材料,让一座法式旧洋楼摇身一变成为极尽奢华的“瓷房子”。从200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瓷房子”吸引了众多的观光客。
兴许是感叹时光的流逝,人们大多有复古情绪。比如带外地朋友逛南锣鼓巷,她们总体感觉是:这里天地很小,但是韵味很长。的确,那些不怎么起眼的小店,只要你有心去了解,故事会很迷人。我想,也许有人因为“青花的记忆”而印象了南锣鼓巷。
在这里我们没有找到“兔儿爷”,而在出来的鼓楼东大街,发现多家卖“兔儿爷”的小店。随意推门而如,小小的店面,可谓“兔儿爷”的天下。
记得第一次看到“兔儿爷”,是在雍和宫附近的国子监大街的小店里,当时还问店员那是什么?答曰:老北京的“兔儿爷”。对于外地人来说,“兔儿爷”的确陌生,但是对于一个北京人就不同了。
开店的北京小伙子,耐心地为我们介绍兔儿爷的历史,以及为了迎兔年而推出的新品“兔儿爷”。
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消灾治病。玉兔变成一个少女,来到北京城。她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都要送给她东西。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病,玉兔骑上狮子、老虎、鹿、麒麟等,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玉兔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回到月宫中去了。可是,她那美好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北京人的心中。于是,民间艺人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人们还亲切地称她为“兔爷儿”、“兔奶奶”。
现如今,除了在春节期间的庙会上,还有就是在北京的国子监大街、鼓楼大街等几个地方可以寻到“兔爷儿”的身影外,其余的时候它可就难寻踪影了。
天最后,女友请了一尊中等大小“兔儿爷”,35元,骑黄虎的。对于骑虎“兔儿爷”,人们说是卯兔驭寅虎。成语“寅吃卯粮”形容入不敷出的窘境。而骑虎“兔儿爷”,让卯兔驭寅虎为坐骑,寓含卯吃寅粮、生活绰绰有余的意思。
兔年即将来到,俗话说:“虎去神州添活力,兔奔华夏送春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