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女人的自我愈疗之旅

(2010-12-20 08:20:23)
标签:

杂谈

  《eat pray love》《美食、祈祷与爱》是大嘴美女朱丽叶·罗伯茨带给我们的又一部力作。

    影片中朱丽叶·罗伯茨扮演一位纽约的女作家,一个“完美妻子”。在外人看来,她收入丰厚,婚姻美满,但是她却感觉不到幸福与快乐。

    一次偶然机会,她来到巴厘岛,年迈睿智的占星老者为她勾勒出了即将开启的旅程。力图改变现状、找回自己的她,经过挣扎终于听从了命运的召唤,依然绝然地放弃工作、与爱她的丈夫离婚,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独自旅行。

    在意大利,她盘桓于美食之中,与萍水相逢的年轻人相处,体验当地人的平静和“无所事事的快乐”。在餐桌上短发女孩问她:“如果属于伦敦的那个词是窒息,纽约的词是欲望,罗马的词是性感,那么属于你的词是什么呢?”她回答说:“小时候,我是女儿,不错的女儿;之后是妻子,不怎么样的妻子;后来是情人,还是不怎么样。”这样的描述被友人打断:“你曾经的角色并不代表你现在是什么!”

     她停下餐具,思索。短发女孩说:“也许你就是那个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词的人吧!”

    于是她收拾背包,继续下一站——印度。来到印度她才发现,她的修行导师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她千里迢迢来只为见她,她却在她来时去了美国。而初来乍到她与印度也有些格格不入。瑜伽、冥想这些静心活动,对于她那颗过于繁乱、顽冥的心也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此时,她遇上了同样来此“疗伤”的得克萨斯男人查理。理查看出了她的症结所在,并直捣黄龙道:你真正要面对的是自己,宽恕、原谅自己。

 

    的确,我们要面对的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内在的混乱。一个拧巴的人,一切都是拧巴的。而一旦我们摆平自己,一切就顺畅起来了。因为内乱则外乱,内顺则外顺。

    原谅自己,接受现实,就会找到我们内在的身心平衡。

    电影里印象最深的两句话,一是查理告诉她:要学会享受“无所事事的快乐”。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焦虑和压力已经成为我们的随身携带,而每个人都想成就更多的事情,追寻更大的意义和价值,而渐渐忘记了“无所事事的快乐”。

    在我看来,“无所事事的快乐”就是活在当下,体验生活之中点点滴滴的美,云的飘逸,风的灵动,花的芳香以及日月星辰的变幻……而要体验这些需要我们拥有一颗——放松的心。

    另一句话同样是查理告诉她的:“选择心情就像我们选择衣服一样,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

    我们常常被情绪困扰,尤其是女人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那么通过修炼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

    在影片中,Eat代表意大利,pray代表印度,love代表巴厘岛。当她再次返回巴厘岛,见到那个占星老者的时候,老人欣喜地说:你完全变了一个人!

    是的,她完成了一次自我更新,终于认识到:爱是平衡的一种表现。

 

   《Eat Pray Love》是美国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自传,她的一次自我发现之旅。

    如何度过人生的瓶颈期?这对于有了人生阅历的男男女女来说,是个多数人迟早要面对的问题。而独自旅行,在路上目睹不一样的风光,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与不一样的人对话,种种的碰撞可以成为我们突破瓶颈的方式。电影正是以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旅行路线,展示着一路的风光和文化,这些风景首先就会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而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本人的心路历程则又烘托了这一环球之旅对于其人生的巨大价值。

    毫无置疑,朱丽叶·罗伯茨精彩的表演让女人们想起了自己的“出走梦”。只是,愿意放下,愿意尝试的,又有多少?也因为这样,影片中的朱丽叶·罗伯茨不单单寻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也成为无数女性的偶像。因为女人们在她的身上,幻想自己的另外一种人生。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靠环球旅行来认识自己。最关键的是,在困顿时,我们需要如片中的女主角一样,勇于尝试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轨迹,去探索,去尝试,去认识自己人生的价值。这是自我愈疗的过程,是一种唤醒,更是一种生命的激活。

    的确,拯救我们的从来不是什么王子,而是我们自己!

 一个女人的自我愈疗之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