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君子兰又开花了,我照样发一条“花报”给送花人老段(老公的大学同学,号称是我的粉丝,所以送他“段粉”一名
)。
他回复说:好,很好,太好了!
记得去年短信他的时候,他说谢谢你精心照顾。我说:我真的真的没有“静心照顾”,它竟然这么年年如期开放!
大约是2001年我们喜迁新居的时候,老段送来了这盆花。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是养花人,所以基本上是想不起它,想起它的时候就随便浇点水。
可它就在被人遗忘的阳台上长着,却每年3、4月份都开出美丽的花。也在此时我检讨自己对它的怠慢,后来我想:也许正是我的怠慢(无为),成就了它的长久的花开不败呢
(有为)
这让我想起养孩子,是不是也要故意淡忘自己父母的角色?让孩子们发展自己的潜力?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慧根,我们要坚信。
我们家的君子兰,成就了我这个君子懒
或者,我这个君子懒,成就了君子兰?
我家的君子兰,底下的叶子被我砍去不少(很舍不得,一边动手一边对君子兰说对不起),不然花都挤在一起了。今年的花蕾比往年都多。
艳阳天2010-03-23 13:01:38 [举报]
亲爱的姐姐,这本书,我看了电子版(指《一念之转》)。
但是遇事时,还是很执著自己的想法,被自己所执操控着。
想放下我执的想法,自己是很轻松,那会不会是自欺其人呢?会不会造成逃避问题的借口呢??
请姐姐有时间回复我
ViVi2010-03-23 20:39:00[回复] [删除] [举报]
我也在看这本书,也是类似的问题,看的时候觉得很受用,看完后却把它放到一边,很少去用。。。
艳阳天和ViVi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东西我们看到、知道却很少用于生活?
在这里我就想谈谈知识与智慧的问题。
我们说我们从书上看到的、从电脑上查到的那些东西是知识,知识是死的,是他人的经验,那么如何成为自己的智慧,就需要转化。转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你经验的过程,主动参与知识的运用的过程。
可以说,知识只有通过自己的经验转化成智慧,它才能内化成为一种能量。否则它只是一种装饰,或者成为一种负累。这样知识越多越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为你的“内存”被占用了。这也是我们发现,很多人谈起来博学广闻,但是实际生活上却一塌糊涂。(知识越多越反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的)。
那么转化需要什么?需要时间,耐心、静心与爱心。
“想放下我执的想法,自己是很轻松,那会不会是自欺其人呢?会不会造成逃避问题的借口呢??”
我们都习惯了直线式思考,出现问题,执着于问题。但是我们终会发现,执着于问题,问题永远不会消失。有时不放弃问题,其实是增强自我感的需要。而放弃问题,感觉上会有自欺欺人的滋味(此时你同样需要质疑,你的自欺欺人想法),但是很多事情的确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即是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它也有更深的目的。对此要充分相信。
执着于问题,会不断产生问题。事物的运行规律是“反着来”的,这就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