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那里花园下午茶

标签:
旅游三里屯杂谈 |
分类: 游走天下 |
北京的秋天很美,美得你总想出去走走。这次我把目光锁定在位于三里屯时尚街区的那里花园。
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那里花园的名字,就被它吸引了。自从后海酒吧与南锣鼓巷酒吧一条街兴起之后,就很少去三里屯了。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在“纸醉金迷”、寸土寸金的三里屯,还可以有一个叫花园的地方?
以往逛三里屯通常在夜晚,直奔某个酒吧。多少年来三里屯也名声在外,是“越夜越美丽”。可是如今却不同了。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已经由一条街辐射、发展成为一个集酒吧、购物与消闲于一体的时尚街区。
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北京人夜生活开始的地方
记得一个朋友在形容酒吧一条街早晨的样子时说道:“夜晚这里繁华喧闹、纸醉金迷,早上却是另一番景象,颓废而破败,感觉就像一个没有化妆、蓬头垢面的中年女子……”
不知道是否像朋友说的那样,早晨的酒吧一条街颓废而破败。上午11点的酒吧一条街是静谧的,偶尔能迎面遇见住在附近溜狗的老大爷和买菜回来的大妈。最引人注目的是酒吧门前整齐摆放的桌椅了,那些桌椅们比酒吧的主人和客人们更早地醒来,虚位以待,开始它们新的一天。
第一家酒吧名叫“地平线”,紧挨着的是著名的“男孩女孩”酒吧。多年前我仅有的几次泡吧经历都在这里。那时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很红火,尤其是这个“男孩女孩”酒吧,有很多不错的驻唱歌手,据说斯琴格日勒就是从这里被发现的。
那时我和女友通常是晚上8点多光顾这里,一人一瓶啤酒,静静地听歌。我们总是去得最早的几个,酒吧里8点多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人,到10点后人才越来越多,而此时我们该撤离了。
一边回忆着那些往事的细枝末节,一边用双脚丈量着这条全长不过260米的小街。它依旧密树成荫,依旧上演着一幕幕都市夜生活的故事,但是其中的沧桑巨变,可能只有它自己知道了。
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可以说是北京人夜生活开始的地方。有人说:“没有三里屯,就没有夜生活。”
三里屯位于朝阳区东部,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1962年在地域内建北使馆区,20世纪60~70年代建成外交公寓群,三里屯一带逐渐发展成为驻华外交人员聚居、购物和外事活动的重要社区。最初这里是以汽配、服装市场闻名的。1995年4月,据说一对年轻人在三里屯北街开了第一家酒吧,从此,三里屯北街从闲散集市走向了北京时尚文化符号的酒吧街。2004年,同样聚集了不少酒吧的三里屯南街被拆除,三里屯北街保留下来。据说在三里屯周边3公里的范围内“扎堆儿”着全北京40%以上的酒吧。在这里,你很容易找到不夜的北京。
三里屯北街可能是北京故事最多的街道,很多人的三里屯情节大抵就是因为在这个地方曾发生过令他们或不堪回首或津津乐道的往事,很多人来三里屯可能就是为了寻找这种过往的情绪。而几年前风靡一时的《天亮以后说分手——19位都市女性一夜情口述实录》,正是三里屯故事的记录。
3·3服饰大厦:一起迎接三里屯的新黎明
如果以往三里屯是属于夜晚的,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三里屯已经被全天候地开发起来了。2005年开业的3·3服饰大厦,其宣传口号就是:一起迎接三里屯的新黎明,打造三里屯昼文化!
逛完酒吧一条街,穿过马路,迎面遇见的就是3·3大厦。
3·3意指“三里屯中的三里屯”,更有三三不尽、生生不息的含义。这里号称是京城首家主推“原创”概念的商场,有500多家商铺,其中有不少自创品牌和成衣制作的“原创”小店,让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在这里尽情“淘宝”。地下三层、地上五层,将娱乐、休闲购物及服务等合理搭配,组成一个永久性、专营性商业的娱乐空间。
女人总是对逛街充满兴趣。早年间秀水街、日坛商务楼几乎是我们姐妹们的“购物大本营” 。随着秀水街从露天搬进了大厦内,就不再光顾那里了。此次发现,3·3大厦可以成为下一个“购物大本营”。
在一家叫“P·T”的小店,看上一件毛衫,要价260元,问有没有折扣,女孩说,她们的店面马上就要扩大了,现在都在甩货,最低价了。感觉毛衫的品质与价钱还算合适,于是买下。
逛3·3大厦最大的感觉是,这里的店面与“空白”搭配相宜。现在很多商厦店面太拥挤,这样逛久了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而这里的中间地带都设有顾客休憩的地方。或者是一排橘红色的沙发,或者是数把竹子或者藤制的桌椅,感觉相当时尚、舒服。逛累了或者是先生陪太太逛街而不想进去,那么这里是不错的休息地。
那里花园: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花园
从3·3大厦出来,沿街东张西望一直没有看到“那里花园”的门牌。问一个保安,他指着我们眼前的一栋白黄相间的四层小楼说:这里就是那里花园。
楼体外还没有设立“那里花园”的标志,正门门口有个“81”的标志,从这里进去就是那里花园的庭院。
原来这是一座类似老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像一个小小的四方街,周围的楼道里是一家一家的小店,而中间空出来的地方,就是大家坐下来喝茶聊天的地方了。
整个楼房建筑和装修风格颇具欧陆风情,更像是游离于都市之外的世外桃源。
进入小院的右手边第一家就是Let’s burger餐厅,近半个院落都摆上了他们家的桌椅和遮阳伞。
坐在遮阳棚下,我和女友分别要了一杯汤力水和红茶,总共42元钱,比南锣鼓巷酒吧还要便宜。
喝完饮品开始逛小店。这里的小店跟日坛商务楼里的很相似,所以感觉很亲切。
在二楼北边走廊里一排特色店面很吸引人,其中玻璃橱窗的下方赫然写着“瞿颖时装设计工作室”,很惹眼。服装店是瞿颖和三两设计师好友开的,白色为主的店面装修,配上以黑色、灰色、白色等色系的素雅高级时装,感觉像走进了一个时尚殿堂。
逛这里很容易让人想起秀水街,想起日坛商务楼。四层小楼里聚集着一个个都小店。现在主要还集中在2楼和三楼。在二楼拐角处,我们看到了一家叫“Non·Season”的小店。店里的小伙子很热情,他说他是韩国人,女朋友张迪是这家店的主人和设计师,他们的品牌都会死羊绒制品,他们的概念就是让羊绒制品成为无季节性的服装。看到一件白色底紫色花纹的羊绒群,标价不到600元,。小伙子说:中国人还是感觉羊绒衣服贵,所以Tm大部分产品都卖给了外国人。
在另一个把角的地方,看到一家叫approx的饰品小店。问店里的女孩approx是“近似”的意思。小店的最大特色是设计型的饰品,几乎都是独一无二的,许多都是设计师亲手勾勒的,还有一些装饰品是店主不远万里从欧洲带回来的,很有特色。
还有很多店面还在装修,逛这里的感觉是——环境优于购物。在那里花园,各式各样的特色餐厅也是一道迷人风景线。意大利,墨西哥,巴基斯坦,各种特色的外国餐厅每天吸引和食客,当然其中很多是附近的外国朋友。
三里屯Village:这里什么都是,这里什么都不是
从那里花园出来,我们就来到了三里屯Village。
Village是“村落”的意思,“三里屯Village”的这个名字代表了村与城两种空间概念的兼收并蓄,坐落于繁华都市中的文化艺术休闲区,让人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也能找到一片逍遥乐土。
可以说三里屯Village是一个庞然大物,尤其是与它遥遥相对的那些矮小、简陋的酒吧而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没有那些酒吧的昨天,就没有今天的Village。
作为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名片,三里屯Village有颇多诱人之处:建筑七彩玻璃幕墙的搭配,极像美人的碎花睡衣;半围蔽的空间,灵感来自四合院;广场松散妥帖,透射着英国伦敦的柯文特花园的情调和美国波士顿昆西市集的繁华氛围;院内喷泉随音乐喷薄,小孩子穿着七彩雨衣在里面奔跑;有人坐在户外的咖啡座上享受着阳光,有人拎着大袋子四处淘货。
这里聚集着世界级品牌的旗舰店和环球店,数量和规模在全国都首屈一指,包括adidas全球最大的旗舰店,中国首家Apple和Fossil专营店,Puma全亚洲最大旗舰店。同样可称为大手笔的还有区内的美嘉欢乐影城——8个放映厅1700个座位的全新设施,无疑将再次刷新影院的舒适程度。
正是因为三里屯Village的存在,三里屯在文艺的光环下,迸发出时尚的范儿。
在橙色大厦前看到一群人在排队,我们也凑热闹。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进行的活动是Swatch MTV Playground创意大赛中国赛区决赛盛典。结果我们不但观看了参赛作品,还领到了一套精美的作品明信片。
据说为了方便大家光顾三里屯Village,商家在每周末开通了三里屯Village至西单的往返穿梭巴士,每天六趟,西单发车地点在西单大悦城北侧的大木仓胡同口。如此一来,城市“淘一族”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了,省去了许多颠簸之苦。同时从2009年8月21日到10月30日,三里屯Village将周五,周六和周日的营业时间从原来的22:00延迟到23:00,这对于流连忘返的人来说,同样是一份惊喜。
在橙色大厅门前的电子打屏幕上,我看到一句话:这里什么都是,这里什么都不是。
的确,“这里什么都是,这里什么都不是”,可以用来概括整个三里屯时尚街区。
2009、10、20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