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运赛事如火如荼的时候,老黄同志的序也火热地来到我身边。他在邮件里写道:
胡杨:
在奥运和孩子制造的一片“嘈杂”之中,我写出了这篇稿子,你可以尽情改动。
这本书使我更深地了解了你,有时就想,这么一位清醒智慧的女人,是不是有些可怕呢?
祝你不断成功!
老黄
哈哈,俺让人害怕了,不是好事
啊
好朋友就是好朋友,嘿嘿百忙之中还是不忘老朋友的事情。重庆新女报的总编大美女景娅也说到书了,叫小编问我什么时候书能到重庆的书店,她们会在那个时候发书评介绍,嘿嘿,奥运当前,书可能稍晚一些时候上市了。不过还是把老黄的文章发出来,就算给自己预热
阅读那片成熟的内心风景
文、黄桂元
曾以为,堪称女性情感厨师的胡杨,最拿手的精神餐谱是炖制一道道“心灵鸡汤”以滋养同类。《成品女人DNA》却使我感到,胡杨同时还是一位称职的心灵药剂师,很善于煎制一付付苦口良药来舒解女性的各种精神症候。在这本书里,胡杨以惯常的滔滔雄辩兼循循善诱告诉读者,她心目中的“成品女人”其实是一种日臻成熟的境界,需要一个痛苦摸索的自我超越过程才能真正抵达。“所以在我看来,岁月只能为女人增值。而许多女人之所以活得紧张、急促,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感到惶恐不安,那都是因为她们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放弃了‘成长’”。
胡杨向来思维活跃且屡有创意,从来就不肯随波逐流中规中矩,脑子里总会冒出闪光的亮点,我从她早期的《简约浪漫》、《温柔风暴》、《艳遇似鬼》以及《姿态穿在身》等书里已有所领教。
十五年前,意气风发的胡杨就对都市生活的新时尚、新事物表现出了好奇和敏感,并应约在一家报纸开了“胡杨现代话题”的随笔专栏。其实,那时她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就已经超越了“小女子”的兴趣范围,含有一种乐观、敏锐和大气在内。如今的胡杨,早就一改都市时尚的代言人形象,围绕“成品女人”写了许多令人通窍的文章,具有了更为深阔的思考背景。我随手翻书,眼前出现了这段话:“聪明的父母总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成长着……夫妻是砖瓦,孩子是凝固砖瓦的混凝土,他们用爱搭起了一个叫‘家’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们各自成长着。”(《孩子让父母再成长》)说实话,我不禁有些恍惚,如此智慧的人生见解,真的是昔日那个大谈特谈“只戴戒指不戴表”的都市时尚话题的胡杨吗?
于是,乐观依旧敏感依旧大气依旧的胡杨使我隐隐感到了某些陌生。胡杨的人生悟性决定了她的写作风貌必然是别具一格的,但我不能不承认,如今胡杨的眼光有些“毒”,思维有些“诡”,许多要害问题都点中了痛处。“年轻的时候男人亲近你,是因为你的姿色和青春;不再年轻的时候,男人靠近你,就是因为女人的智慧和魅力了。”(《女人喜欢女人怎么办?》)寥寥几语说给女人,却有敲山震虎之效,我相信许多貌似深不可测的男性同类会有现形的尴尬,继而暗自点头称是。她还谈到,“花心期就像青春期、更年期一样,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比如我们常说的‘七年之痒’,其实就是花心的高发期。而就感情的发展规律看,每个人似乎都要经历从专一到花心的变化。”(《花心是可以饶恕的罪》)这就是胡杨的方式,把一些人们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事挑明,而后指出这些事其实并不可怕,更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人生“似乎都要经历的”,所以“花心是可以饶恕的罪”,关键是如何度过这个有如“青春期”、“更年期”的“必经阶段”。
胡杨的天性决定了她不属于那类多愁善感的女性,她不会与自己为难,“别人伤害了一次,你为什么还要无数次地伤害自己?”(《谁偷走了我们的“当下”》)她活得真实、率性,活力四射。她的人生辞典拒绝“孤弱”、“落寞”、“自怜”、“绝望”之类的词条,她总是能把命运低谷中的伤者摆渡到一个落满阳光的人生港湾。“我们一旦把负面的想法或感觉纳入心中,就是在以自己有限的养料喂养它们;如果认同生活里的悲哀和不幸,我们就会悲哀或者不幸;如果我们把自己当作牺牲者和弱者,那么最后会发现,我们真的就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而这样的态度会削减我们的生命力。”(《信念开出生命的花朵》)悲哀与不幸常常仅仅出于个人的一种心理暗示,而事实却远没有这么糟糕。问题是人们往往容易顺着一些负面的心理暗示一路滑行,而且不断强化、放大,以至于把自己压垮。
在我对胡杨多年的阅读里,我从没有读到过沉溺于忧伤的文字。尽管她的有些经历足以令人唏嘘感慨,她却能以通透的心态予以溶解,转化成明快的、昂扬的、甚至是灿烂的叙述调子。她的乐观不是廉价的,更不是盲目的,而是清醒的,理智的。沿着她的思路,我们总会在迷茫困境中发现一条通向希望的飞花小径。“全世界都是你的陪嫁”,活到这个份儿上,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成品女人”境界了。
面对人生不测,胡杨并不是在纸上谈兵,她的一些现身说法实在令人砰然心动,徘徊在困境中的女人应该为有胡杨这样能够掏心掏肺的同性知己而庆幸。“她们不知道,不管银行存款如何增加,丈夫如何功成名就,孩子如何学业有成,从表面看,似乎是女人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其实,那依然是——用别人的‘有作为’掩盖了自己的‘不作为’。”“沉甸甸的‘谷穗’让女人觉得满足,也制造着虚假的幸福。”(《“替代性成长”迷住女人眼》)这里的关键词是“不作为”,任何人的成功都不能代替自己的“无为”,许多悲剧就是这样悄悄搬演而剧中人却浑然不觉的。
这样的朋友是上苍派来的天使,真正替你排忧解难,指点迷津,不会用大而无当的空话来摆平你,不会用不痛不痒的软话来敷衍你,不会用华而不实的假话来讨好你。她愿意把自己的困惑、心得与快乐捧出来与人分享。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之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可惜很多父母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习惯了控制子女,以爱的名义控制他们。”(《金姬和银姬的不同命运》)“控制的爱”常常被一些人罩上华丽的光环,却构成了另一些人的痛苦和伤害,而那光环却熠熠生辉冠冕堂皇,且自以为是,这正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盲点”。她的文字不是“一口蜜”,也不是“开心果”,而是语重心长,还有些“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提示、警醒甚至棒喝意味,棒喝之后令人深长思之。
“有的人很早就面对这个问题了,有的人要晚一些面对这个问题,但是最好不要糊里糊涂、毫无准备地迎接死亡,或者是以恐惧与慌乱迎接这个自然过程的到来。”(《为了更好地活着,必须了解死亡》)了解并能坦然面对死亡,对于每个生命个体几乎可以是一种最重要的成长。这种达观而睿智的认识表明了胡杨已经拥有了一片成熟的内心风景。
人活在世,遭遇悲欢离合并不奇怪,伴随生老病死并不意外,没有谁的旅途会一马平川,漫漫人生路不仅仅会有迷惑状态的当局者,而且钻在牛角尖里不肯出来者或难以自拔者也是大有人在,这时候我就想,对生活中那些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老朽、老化、老顽固、老糊涂,真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我还要说,这本书同样可以给男性读者以深刻的镜鉴。很显然,人世间的许多事之于男人的困惑和困顿是相同的。在这里,胡杨个性化的延伸思考无疑体现出了某些弥足珍贵的普泛价值,也丝丝入扣地印证了苏格拉底那句影响数千年的哲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