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真的是越来越有意思了,正在看关于“同步智性”的问题,结果许多个同步智性就一起到来。
其中之一就是:那天去超市经过卖杂志的地方,发现《好主妇》杂志封面上显赫着《谁是我们身边的包法利夫人》的醒目标题,回来一查,发现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话题还真不少。而晚上翻看买的新书《身份焦虑》,居然也谈到包法利夫人的悲剧。
原来
“包法利夫人热”源自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的一部话剧《包法利夫人们》。
据说林奕华用3小时给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上了一堂课,“从郑秀文、许纯美、琼瑶到林志玲,再到台北101大厦的美女董事长陈敏熏,一位位当代名媛轮番出场,回答“女人最关心的48个问题”。与其说是回答问题,不如说是展现问题,像理想丈夫、好情人、性福、金钱、死亡、命运这样的问题,哪里能有答案呢?像是走马灯在舞台上走了一圈,五光十色、惊艳万分,但问题仍然是问题。”
林奕华真的是切中要害。环顾一下我们的四周,真的是充满了包法利夫人。而林奕华试图让女人去面对一些她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被女人们用疯狂购物、穿衣打扮以及追求所谓的爱情等一系列活动给“虚掩”了。
我们大多数人知道自己沿用着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很少理解导致这种生活方式的原因,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命运不佳的人,她们知其不幸却不知为何不幸,或者是曲意理解自己的不幸。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他人,或者干脆懒省事归于命运。
可以说,我们对自己知之甚少,对他人也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我们的许多行为似乎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而这个无形力量就是荷尔蒙或者称欲望。
有句话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了: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可以说,我们很多时候,甚至是一生都受着欲望的指使而不自知。我们和包法利夫人一样,生于欲望,死于欲望。
这是我们很多人生悲剧的原因,也是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原因。无论是什么世纪的人,只要我们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那么我们就会被欲望驱使着去完成自己所谓的不幸命运。
包法利夫人被一些非黑即白的道德家们叙述为:“有购物倾向的女通奸犯在信用欺诈之后服毒自杀。”其实,读了福楼拜的小说,你会发现包法利夫人是“有情可原”的,甚至许多人都认为包法利夫人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爱情,因此同情她.毕竟一个女人为了爱情而生而死,也算是一种可爱又可贵的品格。
但是无论是19世纪的福楼拜还是21世纪的林奕华,都想带着女人们沿着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探索其悲剧命运之后的东西。
包法利夫人曾经是一个农家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她对爱情充满向往。与包法利先生结婚的时候,也还是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的。但是随着婚姻生活的深入,她开始厌倦了。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为了摆脱心灵的空虚,不断地购买衣物和家具,后来开始找情人。可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见习生。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造成了可趁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净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包法利夫人只好服毒自杀。
诚如有些人所说的,每个繁华的大城市,满大街都是包法利夫人。而洪晃女士更是出言不逊:“现在很多中国男人身边都睡着包法利夫人,或者潜在的包法利夫人。”
作为女人,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摘出来而站在“包法利夫人”的对立面,而实事求是地承认——每个人女人都有包法利夫人情结,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发作时间不同而已。
每个女人都是或者曾经是包法利夫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女人都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当结婚之后也都对爱情产生了疑问,感觉到身边那个男人的平庸与无趣并对婚姻生活感到了厌倦。当我们为一些小事情跟丈夫孩子大发雷霆的时候,;当我们害怕独处,拼命地逛街购物,用名牌武装自己虚荣的内心的时候;当我们被所谓的爱情其实是欲望驱使而投入情人怀抱的时候,我们不正是21世纪的包法利夫人吗?!
当然,即使如此,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像“包法利夫人”那样走的那么远,直到自我毁灭。因为许多女人会在某一刻知道,“包法利夫人”情结是我们必须去除的心魔。
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聪明的女人知道如何刹车,而“包法利夫人”她不懂得刹车,结果是车毁人亡。
刹车之后,曾经的包法利夫人开始重新思考爱情问题,欲望问题,从而揭示了人生更多的面向。此时她猛然发现,原来所谓的命运,只是在你不了解自己的欲望和情绪的时候,它就控制你唆使你并引诱你,而当你对自己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能引导和管理命运。
挣脱了自己身上的包法利夫人情节,女人就得到了重生。
所以,请请不要指责包法利夫人,尤其是女人!因为她身上有女人的通病。即使像洪晃这样的侠女,我想仔细寻找也能寻到包法利夫人的蛛丝马迹。
最好把包法利夫人当作一面镜子,照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