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财富人生文学/原创成品女人姿态穿在身活姿态 |
每当过不下去的时候,父母说结婚就好了;结婚了,有人说有了孩子就好了;孩子有了,同事说孩子大了就好了;孩子会说话了,大家又说孩子再大点就好了……我等多久才算好?顾这个,顾那个,到最后我谁都没顾到。
现在离婚变成了我最大的目的,我把自己以后的日子最坏的结果都想过了,我要让父母知道,不离婚一辈子我都会活在痛苦里……”
这是一个挣扎在离婚边缘的女人的心声。
女人,你为谁而活?
如果人生是一次航行,那么许多女人像这个女人一样,是命运之船的乘客,而不是舵手。
小的时候,她们为父母而活,是爸爸妈妈的乖乖女;长大了,她们为爱情而活,为了取悦伴侣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特质;有了孩子,她们更是变本加厉地把心思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她们的工作是父母给找的,老公是亲戚给物色的,虽然她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要好的人,但是因为家人和亲戚都是“为了她好”,所以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压制自己内心的诉求。
这就是女人,她们很容易为“他人而活”。
从表面上看,无私、奉献和牺牲这些词语相当荣光,是伟大母性的表现,所以乐于无私奉献的女人总有一种清白感、自豪感,觉得自己问心无愧。
可是根据德国著名心理治疗时海灵格的家庭系统动力学说: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受到付出和接受的平衡调节的。如果一方(女人)给得太多,超出了另一(男人)方报答的意愿和能力时,伴侣关系也会结束。
所以那些无私、忘我的女人,终有一天发现丈夫的逃离,孩子的叛逆……
此时女人怨愤地说:“我为了这个家,付出那么多……”
是啊,她付出得连自己都找不到自己了!
殊不知,自己才是不公命运的始作俑者。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称,人有五个层次的心理需要:饮食与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为自己而活,成全自己。
女人的“忘我”巧妙地掩盖了一个真相:我们生命最基本的动力是做自己!而不是为别人。你首先是一个人,大写的人,然后才是妻子、母亲。如果你连一个基本的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成为好的妻子和母亲呢?
因为只付出不索取,亲人会因为内疚而离开你;因为没有为自己而活,一旦发生变故你会感觉一切成空;因为没有建立自己的人生框架,你的人生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
而人格的不健全,导致残缺不全的婚姻,最后孩子成为家庭里最无辜的受害者。
另外,女人很容易被外在的“实现”、“成长”所迷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替代性成长”阻断了女人自我实现之路。比如银行里的存款增加了,家里的车子换新的了,丈夫的官职又升了,孩子的成绩更好了……却没有看看她自己,早已形容憔悴,情趣低俗,沦落成一个流行时尚的跟屁虫和物质生活的奴隶。
“我要为自己活一回!” 许多女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在某个时刻。或者是离婚之后的幡然悔悟,或者是在某个蓦然回首的时分。
我们很少听男人说这句话。因为他们大多是命运之船的舵手,而女人习惯了乘客的角色,命运之船把她们带到哪里算哪里。突然有一天,命运之船触礁,女人才蓦然发现,原来她在孤岛上。女人慌了,哭天喊地。
于是女人发誓:“我要为自己活一回!”
可惜此时女人的“为自己活一回”往往剑走偏锋——她们所说的为自己活,大多是外在的。比如要为自己留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要在衣饰化妆方面多多投入,等等。这些外在的花活,可以看作是一种貌似自爱其实是不自爱的举动,因为目的还是为了“取悦”他人。
其实,即使丈夫功成名就,孩子学业有成,表面上看女人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其实那是——对别人的“有作为”掩盖了对自己的“不作为”。
心理分析学家雅克·阿莱娜说:“虽然每个人呱呱坠地时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生命力,但是所受的教育和家庭价值观念,会或多火少影响着我们的自我实现。但这并非不可改变。重要的是让自己有作为,能够作出选择和承担。你不作为的数量越大,未来就越艰难,能做的选择也就越少,所以现在就行动起来。”
正是太多的“不作为”,让女人成为命运之船的乘客,只能随波逐流。多劫的人生就此出现了。
下篇:如何做命运之船的舵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