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亡这件事,能提前吗

(2007-10-08 08:42:08)
标签:

姿态穿在身

成品女人

育姿态

教育杂谈

分类: 育@姿态

  那天在单位碰上女同事,她问:“你儿子学习怎么样?”

我说:“一般一般,起床基本靠喊,作业基本靠催,而且不求上进。”

 

以前我们两家是邻居,她儿子比我儿子小2岁,现在上小学二年级,而我儿子是四年级的学生了。

女同事当时听了我的话,满脸不相信。“是吗?你儿子从小很乖的,我以为他会比我们家那个学习自觉呢。”

 

记得我们还是邻居的时候,女同事的妈妈当时在帮她带孩子。老太太看着我3岁的儿子总忧虑地说:这孩子太乖了,长大了会不会受欺负啊?

当时听了大妈的话,我心里着实不好受了一阵子。心想老太太怎么这么说话啊?但是心里隐隐还是怕这样的结果出现。的确,儿子从小性格乖顺,很少去跟小朋友争抢什么。这样乖顺的孩子上学了应该是好学生吧?我想。

 

可是,小学一年级第一次开家长会,儿子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小朋友的课桌有抽斗的一面都是对着自己,要装书包啊,只有儿子的课桌,有抽斗的一面是对着老师,因为他老做小动作,老师摆的。

当时老师把班里40多个孩子“由好到坏”分成四类,当然我对这种分类法持保留意见,但是当听到儿子的名字出现在第四类“调皮捣蛋”型里的时候,依然是气不打一处来。

那天老师还说:我们班上有个同学,作业没做。我问为什么没做?他满不在乎地说,我跟我妈赏月去了!

我一听就知道,这出自儿子之口。

家长会回来问他,果然他承认了。可想而知,那天我暴跳如雷一番。

 

随着儿子年龄的长大,“被人欺负”的疑虑我是完全打消了。虽然儿子不是那种霸气十足的孩子,但是从小他就懂得智取。从幼儿园开始,总有小朋友在他身边。到上小学,基本就是小区里的孩子王了,总吆三呵四地带小朋友来家里玩。

但是做事拖拖拉拉、不求上进的问题却相当严重。

 

我是个急性子,办事讲求效率,且有计划有规律,对自己要求严格。可儿子偏偏是个慢性子,吃饭慢,做事拖拉,没计划,不求上进,却注重享受。

    最经典的“不求上进”表现在:比如他考了88分,我说某某怎么考了100分啊?他立刻说,谁谁谁还不如我呢,他才考了78分!

     最经典的享受镜头是:他经常躺在马桶上,手里拿本书逍遥自在。哪怕是分秒必争的早晨。

    我越急他越慢,好像专门跟我对着干。

 

一个心理咨询师说,拖沓与任性的孩子的父母,必有其以下行为模式:性格急躁、思维反应快、处事较果断、高价值观、高期望值、讲究效率、喜欢操控和教导人。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主要以说教、给现成的答案、命令“你要…”“你应该…”“你不应该…”等。在这种行为模式下,孩子体验的是:总有人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独立思考。因而难以养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能力。拖沓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软性”的对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生硬”的对抗。

 

那天周六,我说:儿子你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完吧。

儿子说:语文我留着周日再做。

我说:什么事情都要往前赶,你怎么老往后推啊?!

我话音还没落定,儿子接道:那死亡这件事能提前吗?

 

我噎住了。

直到现在也没想出如何回答他。

 

每一对父母都会遇到孩子教育的问题。我们有太多的父母执着于自己的方式(也许是他们父母教育他们的方式),有太多的父母执着于流行的方式。

的确,对孩子我们有教育的责任。但是如何行使教育职责却是深有学问。

曾经看到一句话,对我启发颇深:所谓责任,是知其责,任其之。

我想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保持怀疑,已经是我们这代父母的进步了。

 

 

 相关链接:从孩子“拖沓”与“任性”中看父母的行为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