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拜耳化学家Dr. Felix
Hoffmann在为其父亲研究更有效的、耐受性更好的抗风湿药物过程中,首次合成出高纯度、化学性质稳定的乙酰水杨酸(ASA),它是拜阿司匹林中的唯一药物成分。现在全世界的阿斯比林也都是这一成分。
自从上世纪60年代,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作用被发现以来的近50年时间里,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大量循证医学证明阿司匹林对于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冠心病中高危人群)和二级预防(冠心病、卒中/TIA、外周血管病)均具有明显的疗效和极高的性价比,患者受益于阿司匹林这一价廉物美的药物,不仅具有经济利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使得阿司匹林成为心脑血管事件防治的基石。
但是由于认知不足,仍有相当一部分能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益的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未服用阿司匹林。例如:心肌梗死后患者、达标的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应用常常不足,门诊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更低。
造成阿斯比林使用不足的原因,还来源于其经价值的取向。一些医务人员倾向于使用"控释片"。这就不得不用价格昂的进口药,使得部份患者不能坚持用阿斯比林进行预防和治疗。
但是每日一次的小剂量阿斯比林用得着非用控释片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阿斯匹林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作用在血小板上,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和血液凝固的能力,其一剂阿斯比林足可维持24小时的有效时间,因此外科大夫才特别强调:手术前一周(而不是一天)不可使用阿斯匹林。
文章来源: 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328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