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老年双腔起搏器患者行双源CT检查的护理体会
(2009-07-14 15:58:50)
标签:
健康 |
关键词: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心脏起搏器 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 人工 老年人 护理 周娟华
摘要: 目的
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double sourc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心脏及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又能很好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1]。DSCT扫描一圈0.33
s,时间分辨率83 ms,同时它能以比传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少50%的放射剂量完成心脏所有细节的显示,理论上患者可以不服用美托洛尔,
任何心率的患者都可获得高质量图像。而安装有双腔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因其感知刺激信号会导致CT机对心电信号辨别的失误,影响数据的采集。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做好患者检查前的常规准备、护理及起搏器程控工作,使安装有双腔起搏器的患者行双源CT检查获得最好的图像质量。
1
1.1
选择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浙江医院住院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70岁~83岁,全部安装有双腔起搏器,起搏器安装时间3个月至11年。12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复查患者,46例怀疑冠心病需确诊患者。
1.2
使用西门子DSCT机,利用胸前心电门控监测心率,扫描期间患者屏气8~12
s,悬吊式MEDRAD高压注射器经上肢静脉将非离子对比剂注入,注射剂量70 mL,速率5.0
mL/s,造影剂注射完后以同样速率注入生理盐水50 mL冲洗,注射后22~24 s扫描,扫描时间为8~12
s。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后进行任意R-R间期影像重组,经图像处理后分别重建冠状动脉及心脏三维图像。
1.3
根据冠状动脉重建图像质量,将其分为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和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前者为血管轮廓清晰或有轻微的运动伪影;后者为血管中、重度运动伪影,有双影、变钝或血管结构不连续。扫描图像及重组图像由两位高年资诊断医师阅片,根据冠状动脉重建图像的质量,将其分为3级。1级:血管轮廓清晰,能够满足诊断评价和心血管整体评价;2级:部分血管显示欠佳,或有轻微的运动伪影,尚可满足诊断要求;3级:血管中重度运动伪影,存在双影、边缘变钝或血管结构不连续,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标准。
1.4
1.4.1
1.4.2
1.4.3
1.4.4
1.4.5
2
本组造影剂灌注1次成功56例,未发生渗漏现像,2例更换穿刺部位后成功。55例屏气符合要求,图像质量为1级,因老年人听力下降,屏气配合不到位,2例屏气不够,图像质量为2级,另外1例不能屏气,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图像质量为3级。50例患者检查前均进行起搏器程控,将全自动双腔起搏模式程控为单腔室性抑制模式,检查后又将单腔室性抑制模式程控为自动双腔起搏。其余8例到CT室后发现未行起搏器程控,经起搏中心程控后完成检查。58例患者检查过程顺利,检查时间10
~15 min,均未出现造影剂反应。6例患者在造影剂静脉注射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发热等情况,休息后能缓解。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tabloid/2009/06/temp_30041.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