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测定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意义

(2009-07-04 09:00:27)
标签:

健康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浆溶血磷脂酸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    方法 对36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患者及236例体检者进行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测定并对体检有LPA增高者进行随访3—6月。    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者入院时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2.04 umol/l± 0.7 umol/l),(正常值<2.9umol/l)分别为4.12umol/l±0.65umol/l、3.74 umol/l±0.56umol/l(P<0.05),经抗血小板治疗后LPA分别平均下降至2.06 umol/l±0.91umol/l及2.45 umol/l±0.62 umol/l;体检者中有LPA增高者共49例(3.54umol/l±0.36 umol/l),随访3-6月共有3例发生脑梗死,8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结论  LPA可以作为脑缺血性疾病发作的预警信号,为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LPA是磷脂中的中小分子物质,可以在血栓形成的早期由血小板产生并释放到血中,在人体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磷脂信使”①②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测定LPA水平及其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者进行中风预警,现对我院361例急性卒中者及236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6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系2002年3月—2007年10月入住我院均经脑部CT及临床神经内科医师确诊,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年龄28—78岁,平均58.5岁,均为首次发病;脑梗死者2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101例;入院就诊时间为3—48小时,平均16.5小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均正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其它常规治疗并依病情调整方案。对照组来源于2006年8月某单位在职体检职工,其中男性106例,女性130例,年龄24—59岁,平均42岁,均无脑血管病史,未使用过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1.2方法    LPA测定试剂购自北京泰福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入院当时采肘静脉血4ml送检(普通肝素抗凝),离心后取上清液1 ml按溶血磷脂酸测定常规进行测定。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输入SPSS软件系统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s),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2.1  对照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LPA变化(见表1-2):表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LPA变化分组例数 LPA水平(单位umol/l)治疗前       治疗后TIA脑梗死1012604.12±0.65 2.06±0.913.74±0.56 2.45±0.6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及脑梗死患者之间LPA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每组治疗前后LPA水平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LPA正常者。表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LPA变化分组例数 LPA水平(单位umol/l) TIA及脑梗死组对照组LPA增高者  LPA正常者361 187494.02±0.45 3.54±0.36  2.04±0.7 2.2  随着患者临床体征的改善LPA水平在随之下降,个别患者LPA水平无明显下降,临床体征也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2.3  对照组中LPA增高者49例,随访3-6个月后有3例发生脑梗死,8例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讨论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nao.com/html/2009/03/temp_28852.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