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2008先心特刊
导管封堵术
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常见的类型有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1997年以来Amplatzer系列封堵器应用于临床以其较高安全性、有效性取得良好效果,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治疗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PDA、ASD及VSD的经导管封堵术上。随着经导管封堵术的不断开展及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发现了一些罕见而严重的的并发症,其中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其中之一。下面就该问题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先心病经导管封堵术后IE的认识。
一、先心病封堵术后IE发生率及相关危因素。
1、封堵术后IE发生率。
国内外检索到的大样本经导管封堵器植入相关的临床研究论文中,并发症分析有IE发生的论文只有2篇,其它论文报告均无IE发生。Sievert等(1)1998年进行ASDOS的ASD及PFO封堵器的欧州多中心临床试验,入选病人年龄从1-74岁,163病人植入ASD/PFO封堵器,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有2个成人发生IE,IE发生率是1.2%(2/163)。Zhou等(2)分析2002-2006年该院室缺封堵210例的并发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IE及封堵器脱落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是3.8%(8/206),其中1人发生IE,发生率为0.5%。国内外检索到的先心病经导管封堵器植入后IE个案报道有8例(见表1),其中国外报道有5例,国内的报道有3例。首例个案是1999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Bullock等(3)发表,报道了1例ASD患者封堵器植入后IE。国内首例个案是2006年卜丽萍等(4)报道,介绍了1例巨大PDA经导管封堵术并发IE。不同缺损类型封堵术的术后IE均有报道,在8例个案报道中,VSD封堵术后3例、ASD封堵术后2例、PFO封堵术后2例、PDA封堵术后1例(见表1)。综上所述,先心病封堵术后IE的发生率很低,甚至罕见,文献报道的发生率约为0-1.2%。
2、封堵术后发生IE相关因素
(1)封堵器内皮化:动物实验表明封堵器植入后3个月至6个月完全内皮化覆盖。8例个案报道患者封堵术后发病时间从术后2天至12个月不等,其中6个月以上只有2例,3个月以上有3例,说明大多发生术后3-6个月内(见表2)。即封堵器植入后完全内皮化以前易发生。Slesnick等(3)所报道的ASD封堵术12个月后发生IE,心脏外科术中所见封堵器心房面还没有完全内皮化。这些临床资料提示封堵器内皮化是封堵术后发生IE重要相关因素。
(2)封堵术前的感染史:有2例病人封堵术前有咽炎发热病史(见表2),尽都进行抗菌素治疗,并且体温正常1周后手术。但2病人分别于术后2天、1个半月再次发热、发展为IE。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