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方丕华教授谈:电生理标测新技术进展
(2007-12-27 11:42:11)
关键词:方丕华 射频导管消融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编者按: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心律失常是过去10余年在心血管病领域的重大进展。许多以往只能靠药物或外科开胸手术治疗的心律失常,通过RFCA就可达到根治。但对复杂的心律失常如AT、AFL、AF及VT的标测和RFCA则存在费时长、导管定位不准确、X线曝光时间长及成功率低等局限性。新的标测技术将心脏的三维解剖结构与电激动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传统电生理标测技术的缺点,促进了对复杂心律失常机制的认识和RFCA治疗。
1.引言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心律失常是过去10余年在心血管病领域的重大进展。许多以往只能靠药物或外科开胸手术治疗的心律失常,通过RFCA就可达到根治。在行RFCA时,首先要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和标测,明确心律失常的机制和部位。传统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和标测主要利用多根多极电极导管记录心腔内电图,结合这些电极导管在X线荧屏上的位置来判断心律失常的机制和部位。利用传统的心内电生理检查和标测方法,RFCA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可达98%以上。但传统的标测方法不能直观地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必须利用X线荧屏。而X线荧屏只是二维图像,不能显示心脏的三维解剖结构。对某些复杂的心律失常如房性和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的标测就存在很大困难。用传统的标测方法指导这些复杂心律失常的RFCA成功率较低(只有50-70%)、手术时间和X曝光时间长。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多种新的电生理标测技术正在研究之中,其中以下几种方法已运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电一解剖标测(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
2.1 标测原理及方法:
电一解剖标测系统又称为CARTO标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超低磁场发射器、装有磁场传感器的标测导管和特别设计的计算机平台。超低磁场发射器放在手术床下面,它有产生超低磁场的三个线圈。每个线圈都产生一个磁场,其强度随着离线圈的距离增加而衰减。装在标测导管中的传感器可以测量每个磁场的强度,从而确定离每个线圈的距离,三个磁场球面的交汇处就是标测导管顶端所处的空间位置。该系统通过连续记录标测导管的位置,将心内膜的电生理和解剖结构的信息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当导管与心内膜接触稳定时,该系统则同时获取导管顶端位置和局部心内电图二种信息。与体表心电图或固定部位的心内电图相比较计算出标测电极导管所处心腔的局部激动时间;同时与背部参考电极相比较,记录标测导管的三维空间的位置。另外,该系统持续监测导管与组织接触情况和局部激动时间的稳定性,保证每一局部激动时间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然后用获取的信息重构被标测心腔的解剖几何图形,并将局部激动时间用不同的颜色编码和显示(红色代表最早、紫色代表最晚的激动时间)。每获取一个新的点,该系统就实时地更新重构图像,有效地建立一个用激动时间进行彩色编码的三维心腔解剖几何图。利用这个系统,可以在不用X线荧屏的情况下将标测导管引导至相关的有意义部位。除了激动时间标测外,还可以进行激动传播标测和电压标测。激动传播标测有助于确定心动过速的异位起源点和折返激动的传导途径。电压标测可以确定心肌组织的疤痕区和有病态的心肌组织。
2.2临床应用
由于具有从多个体位显示心脏三维解剖结构及可重复显示心脏内有意义部位的特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