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 |
围绝经期激素水平变化:
最主要的生理变化是雌、孕激素的减少,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升高,FSH/LH小于1。卵巢性腺激素水平下降,伴随而来的是月经停止,性欲减退,生育功能消失,引起体内一系列平衡失调,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以致出现情绪波动,感情多变,并诱发多种疾病。围绝经期早期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失眠,围绝经期晚期由于骨质疏松引起骨关节疼痛、性生活困难、高血压甚至冠心病、脑梗塞等疾病。
围绝经期的血脂紊乱:
①绝经后妇女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混合性高脂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
②绝经后妇女血TC、LDL-C水平及混合性高脂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在60~岁组明显高于围绝经期组。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了血脂代谢紊乱,且在绝经后最初几年,因雌激素变化程度剧烈,血脂水平在绝经期开始几年与围绝经期相比明显升高。
雌激素有调节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对脑血管疾病有保护作用。因此,推测绝经后女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上升是由于失去了内源性雌激素的保护作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绝经前的女性比同龄男性的卒中发生率低,且卒中的严重程度远低于同龄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但绝经后女性其卒中发生率迅速增高。在对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研究中发现,替代治疗可使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度下降,与卒中有关的死亡率亦下降。因此,雌激素与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膳食的热量不宜高,以预防肥胖,其体重应维持在正常数值以内(计算公式: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脂肪要低,少吃糖。应少吃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羊油;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俗称腰子”、蛋黄、奶油。提倡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多吃富含谷因醇的食物,如豆类、食用植物油,如菜籽油、豆油、玉米油。许多天然药物和食品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这些药物有:山楂、丹参、泽泻、首乌、决明子、黄精、葛根、蒲黄、荷叶、绞股兰、银杏叶等。这些药物可以单味煎水,代茶饮用,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如果经过以上的方法对血脂下降不理想时,应进行药物治疗,同时选用保健品会对高脂血症的防治和治疗起到作用。
2.注意生活起居
(1)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睡眠要充分,情绪要乐观,避免引起过分激动或悲伤的刺激。
(3)不吸烟,不喝酒。
3.
定期体检,如果发现血脂过高,及时请专科医师指导用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选用"他汀"类药,但对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不高,甘油三脂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的病人,可选用力平脂(非诺贝特),诺衡等药物。
4.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可以根据医生指导采用性激素替代治疗。
5.
对引起本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的、积极的、有效的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1)对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等,一经发现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应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长期的治疗和观察。(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这包括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加强户外体育活动,提倡低盐低脂饮食等,应多吃鱼类、蔬菜、水果。近来有适量饮用绿茶和葡萄酒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报道。(4)注意精神、心理卫生,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减少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6.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下降、失明,突发头痛、眩晕等情况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6~8小时内可进行有效的动静脉溶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