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球最好工作”PK内幕

(2009-03-13 12:38:56)
标签:

全球最好工作

pk

内幕

杂谈

790名中国申请者中初选15人报送澳总部

10分钟智力题就像“考公务员”  

        /《青年周末》记者 徐帆

后海的鼓楼前,余莹一袭水绿色汉裙,发髻高挽,一开口却是流利英语。这不是某个剧组在拍穿越版的“恶搞片”,而是北京女白领余莹为申请“全球最好工作”拍摄自我介绍的视频。

日前,和余莹一起,广州的外企经理姚逸、台湾同声传译员王秀毓成为入选大堡礁看岛人候选名单的3个中国人。自 33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公布全球招聘的初选50名入围者名单以来,这份半年挣15万澳元、享受碧海蓝天的工作再度备受热议。

这“50强”究竟如何评出?在全球近3.5万名申请者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考验?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312/A10/090312a1008.JPG
◎大堡礁看岛人投票网站的网页截图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312/A10/090312a1004.jpg
◎北京媒体人余莹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312/A10/090312a1001.JPG
◎台湾同声传译员王秀毓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312/A10/090312a1002.JPG
◎广州白领姚逸

 

 ■中国区先“狠筛”一轮:几近百里挑一

“我们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漫长挑选,常常熬夜看申请人的视频。看到特别好的,就在网络系统里标志出来,以备评审团进行进一步筛选。”电话那头,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的国际办公室主任温蒂·利维(Wendy Levy)侃侃而谈。

36下午,《青年周末》记者拨通了温蒂·利维位于布里斯班办公室的电话,对“大堡礁看岛人”50名入围者的评选内幕进行了采访。

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也是昆士兰州的首府。大概因为旅游业是昆士兰州的支柱产业之一,打开该州旅游局的网页,记者发现,这个旅游局在全球不少城市都设有办事处,仅中国区就有上海、台湾、香港三处办事处。

“今年111日起,我们在全球展开大堡礁看岛人的招聘活动。到222的截止日期为止,一共收到了将近3.5万份申请。因为申请的人数实在太多了,这50强的名单不是一天之内决定的,整个评审过程持续了大约一个月。” 温蒂·利维回忆说。

在这近3.5万份申请中,中国内地有513人申请,香港有220人,台湾57人。而对于这790名中国申请者,上海、台湾、香港三处办事处先筛了一遍,从其中筛选出15名最优秀的申请者,报送到位于昆士兰州的总部。

记者粗粗估算了下,这差不多是1.8%的比例。原来在中国这一番最初步的“暗战”,几乎已到了百里挑一的激烈程度。

 

60秒视频:“三级片”、“超时”通通不要

那么这番视频大战,究竟如何决出胜负?

据悉,评审团会用“四个标准”去衡量:其一,是对工作的热忱度;其二,是应聘者本人对于大堡礁的认识程度;其三,是应聘者个人的经验,在碧海白沙的大堡礁,作为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显然和作为一个潜水爱好者一样重要;最后一点,则是这个应聘者的申请视频放到网上时,能否引起公众对其的好感。

因为昆士兰旅游局的中国区办事处会先选出15个最优秀的申请者报送总部,记者联系上了香港办事处的负责人Vicki,对方语速很快地回忆道:“视频很多,因为还有其他工作要做,那段时间有时会熬夜、或利用周末看视频。累是累,不过还好了,有很多拍得很搞笑,工作很忙的时候,也算是一种娱乐。”

Vicki还透露了一个评审细节。原来,在视频进入评审程序前,会先进行“健康性”和“守时性”的审核。

“其实每一个短片公布到网络上之前,我们都会先检查一遍。有些说了脏话的,不会通过审核。还有的上传了一些比较‘三级’的,比如有的女生,在镜头前就把自己衣服脱光了,这些都不会放上去。我们对视频的时长要求是60秒,播放时间超时了,也不能通过。”

对于时长的严格要求,最后进入50强的广东白领姚逸在3名同时入选的中国人中,可能有着最深的感受。

当时,为了避开广州的阴霾天,他专门找了几个朋友,跑到阳光明媚的珠海,找了一处芳草绿树的场地拍摄。从最初的“剧本”修改,到最后完成制作,他前后花了两个多星期,终于把整段视频的时间严格地卡在了60秒。可花了大半天上传到报名网站后,网站的计时系统显示的时长却是1分零1秒。姚逸顿时傻眼了。

“哎呀,我当时那个着急,自己电脑里显示的就是60秒。我们又赶紧把视频撤下来,重新剪辑,做成了59秒,再赶紧传上去,当时离报名截止时间就剩一天了。我担心比要求多出1秒,他们就连看都不看了。”39日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姚逸在电话那头,笑呵呵地向《青年周末》记者回忆起当时的一幕。

 

文章未完,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