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地铁族”热追火车医院

标签:
80后地铁族热追火车医院杂谈 |
◎文/《青年周末》记者
王媛
这是一列火车?答案不完全正确。这是一家医院?答案也不完全正确。
这是一家特殊的医院,它不是建在陆地上,而是建在火车里,它是中国唯一的流动的火车医院,免费为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治疗眼疾,它的名字叫“健康快车”。
2月22日,“健康快车”驶进北京,这辆在大城市中很少有人能看到的火车医院在2月27、28日两天免费为北京市民开放。《青年周末》记者亲自探访,不仅观摩了这趟列车,还与一群热爱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的“80后”们不期而遇。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305/A18/090305A1802.jpg ◎市民在列车上观看手术录像 |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305/A18/090305A1801.jpg ◎专程赶来的天津和北京的“地铁族”网友 |
■“地铁族” 一年前
关注火车医院
2月28日早上10点,位于岳家楼1号的北京车辆段门口聚集了十多个“80后”。一打听才知道,这些人是“地铁族”论坛的京津两地成员。
“地铁族”是2006年建立的论坛,上这个论坛的人大多都是非常关心中国城市交通的年轻人。他们在平时洞悉着城市交通的每一个细节,早在几天前,他们就在论坛上筹划起这趟参观“火车医院”的活动。活动成员是北京和天津的“族人”们,三个从天津来的网友早上6点多就出发了。
“我们都是刚刚工作,有学通信工程的,有首师大社会系的,我是南开大学生物医学系毕业的,很多人都不是从事交通事业的,在去年,我们就开始关注‘火车医院’了,其实,去年我们已经来参观过一次了。”“地铁族”分管天津的版主常昊笑着告诉记者。
■“健康快车”每年都回北京休息
原来,第一列火车医院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竣工的,由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首次发起、香港企业家和普通市民捐款捐建。1999年和2003年香港各界同胞又先后捐建了两列健康快车。3列健康快车10多年间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市83个贫困地区,累计为14个民族的近9万白内障患者送去了光明。由于火车医院常年在贫困偏远地区服务,大城市中的人们很少看到它。为此,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在三年前每年都会在北京举办“参观火车医院了解健康快车”活动,利用火车医院在北京休整的时机,向市民开放。
“今年的车是崭新的,我们想来看看新车和旧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地铁族”的成员们一边说着一边上了列车。
车上的志愿者介绍起这辆新“健康快车”的特色:“这辆新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流动手术车,一共由四节车厢组成,分别是手术车、病房车、生活发电车和宿营车。” “地铁族”的成员们纷纷向志愿者抛来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还没等志愿者解答,一个网友走过来向大家宣布:“哈哈,我刚刚已经仔细地视察过了,宿营车是供医护人员休息的,共有8个单人包间和3个4人包间,包间内有液晶电视、卫星接收器和DVD播放系统。此外,还有两个淋浴房、两个洗脸间和1个洗衣间。病房车一共设置了52个床位,和普通列车卧铺没有太大区别。病房车里有个护士办公室,里面的监视器可以直接看到整个病房的情况。手术车分为无菌区和有菌区,包括两个手术室、诊疗检查室和手术准备室。”
■护士一年要在车上待9个月
“这列新车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最顶级的白内障手术仪器,比我们以前的老车强多了!”“地铁族”的成员们正拿着相机拍摄列车上的每一个角落时,一位护士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位护士在去年跟车9个月,去贫困地区为白内障患者治病。
“你们一趟要去多久?”、“能治多少患者?”“火车一般停在什么地方?”大家关心的是细节。
这位护士说道:“我们医护人员一年要在‘健康快车’上待9个月,去三个地区治病,一个地区要停留3个月,不过是各大医院轮换的,去年是我们医院,今年是北大医院。我们白天看病,晚上就住在车上。每站我们能给1000个人做手术,有时候能做1600人,9个月会做4000多人。
“我们每到达一个地区,列车会停靠在有铁路残端的地方,因为一般要在当地的钢轨上停留3个月,所以火车没有车头,每次开动时只能挂靠在别的车上,要到达目的地得换好几个车头。”
■下一站开进四川达州
听了护士的介绍,一个天津的“地铁族”成员感叹道:“火车代表速度和力量,年轻人与其把注意力放在别的地方,不如关注这个慈善事业。今年的车簇新簇新的,里面的很多设施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更人性化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进。今天来这趟挺值!”
不光是“地铁族”们在关注着“火车医院”,仅仅两天时间,有近千市民来此参观,3月10日,这列崭新的“火车医院”将带着大家的祝福驶向四川达州,继续免费救助那些白内障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