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无趣的人拍好玩的电影

标签:
宁浩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电影杂谈 |
宁浩:无趣的人拍好玩的电影
◎文/《青年周末》记者 张薇
“我其实是一个无趣的人。”
凭《疯狂的石头》将全民搅“疯”了的导演宁浩,在三年磨一剑的新片《疯狂的赛车》上映前,对《青年周末》记者做出了上面这番坦白。
抖包袱、有笑料、大玩黑色幽默在宁浩的电影里比比皆是。
而一个“无趣”的宁浩,又怎么能将这些一一玩转?
◎宁浩在《疯狂的赛车》中出镜
◎黄渤在《疯狂的赛车》中倒霉赛车手的扮相
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
“这几年宁浩造得太狠,透支过多,老了不少。我跟他认识不过4年多,已经觉得他‘老’了不少。他原来就是一小孩,现在整个成一小老头了,说话也不嘻嘻哈哈了,而且有事儿没事儿喜欢跟你谈个哲学、谈个人性、谈个国家大事。”
这话是黄渤说的,黄渤曾在《疯狂的石头》里饰演小跟班“黑皮”,这次他在《疯狂的赛车》中担纲男一号赛车手。黄渤之于宁浩,就像葛优之于冯小刚。
黄渤所说的宁浩“造得太狠”的这几年,正是宁浩拍“疯狂”系列电影的这段时间。
《疯狂的赛车》公映前几天,宁浩正把自己“造”得更狠。
一边为《疯狂的赛车》做马不停蹄的宣传,一边为新电影《无人区》做开机准备,他就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频道中随时切换。
“他现在的时间真的是太紧了,他都恨不得是一天48个小时。”当《青年周末》记者1月17日联系宁浩的宣传方时,宣传方如此描绘宁浩的状态。
“这段时间,他每天晚上都要为筹备新片开会到半夜1点多,三天前他就已经扛不住了,今天早上去医院看了病,中午接受的电视台采访是一个月前就预订的了,他现在刚刚录完了节目,马上就要赶回剧组开会,正在路上,你只能趁这点时间跟他聊聊。”
于是,本来安排好的当晚面采,瞬间就变成了跟宁浩的短暂通话。
原以为电话那头会传来病殃殃的声音,结果隔着车水马龙,能听到他精简话语中时不时的憨笑:“黄渤说我老了?呵呵,其实这就是正常的生理问题吧,自然衰老,时间就是越来越少,年纪越来越大,人越来越老。现在是挺累的,但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吧。”
用数学的逻辑性来做剧本
他不仅仅对自己“狠”。
写《疯狂的赛车》,宁浩动用了7个编剧,历时10个月。7个编剧都生生地被写残了。
黄渤曾这样“揭露”宁浩整剧本时的情景。“但凡他在组织弄剧本的时候,全组人必定都给折磨得灰头土脸的。一圈人昏天黑地地围那儿侃,最后大家屁股滑到沙发沿下边、脑袋向后耷拉着靠在沙发背上了,他还在中间皱着眉头叽里呱啦地侃着。”
扯——这个字曾被宁浩用来形容《疯狂的石头》。
难——则是他用来勾勒《疯狂的赛车》的字眼。
“这个故事太难讲了。三条主线和六七组人物来贯穿进一部电影。”《疯狂的赛车》就是《疯狂的石头》的加强版,宁浩毫不忌讳这个说法。
而当年让人觉得线索复杂的《疯狂的石头》,也不过是三组主要人物。
从《疯狂的石头》到《疯狂的赛车》,笑料便是一大屋子人在一起头脑风暴出来的,而《疯狂的赛车》更是采用了“微积分”式的编剧方法:为了每条故事线索都要符合逻辑,宁浩带着编剧们画了一张人物关系图,每个细小的情节都像做数学题一样推理计算一番。
“往墙上贴条,把事件和情节的发展连成完整的戏剧框架,其实真正的商业片就应该是这么做的。用数学题的逻辑性来做剧本,这个做法本身并不新鲜,人家好莱坞不知道做了多少年了。”宁浩说。
“人物关系图本身是协助和归纳思维用的。关键是用理性和逻辑支配的创作方法是易于被观众所理解的,也是可以复制的。”不仅编剧的过程搞得很理性,宁浩对这个过程的总结也显得很理性,“观众的情绪就是那样一个微妙的东西,要在大银幕上一刻不停地吸引住观众,就必然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足做准确。过程确实很磨人,但是最后好歹‘算’出来了。”
“我其实是一个无趣的人。不会说,不会玩。就不属于那种随便跟谁都能聊的那种人。”能跟编剧们头脑风暴碰撞出笑料的宁浩,这样毫不留情地“贬低”私下的自己。
果真如此吗?在1月18日《疯狂的赛车》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倒亲眼目睹了他的“无趣”。
当天,穿一件蓝黑色休闲西装、配白色T恤和浅蓝色牛仔裤的宁浩,笑起来像个顽童,但话不多,永远是随着九孔(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疯狂的赛车》演员之一)的主持,有一句答一句,不像黄渤,全然一副时刻准备着要抢夺主持人话筒的样子。
“导演为什么来找我演这个电影,为什么要铤而走险?这是一步险棋耶。导演快来夸夸我。”新闻发布会上,充满恶搞精神的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九孔,自然不会放过对宁浩的调侃。要知道,《疯狂的石头》是九孔的电影处女作。
还没等宁浩应答,旁边的黄渤就迫不及待地蹿了出来,“这个问题导演以前跟我聊过,这个票房不能太火了,你知道吧,就跟人走得太快了不好一样,导演就找九孔来平衡一下。”
黄渤惹得现场一阵爆笑,笑声一过,宁浩便慢悠悠地说出了自己的道道儿:“已经算过账了,发布会上你还能当主持人,这个比较省。”
没错,九孔是当天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而且也是《疯狂的赛车》N次媒体活动的主持人。显然,相比黄渤的诙谐版答复,宁浩的回答真是又经济又实惠。
奇怪吧,一个号称无趣的人怎么能拍出有趣的电影?
“一般都是无趣的人拍出好玩的电影,都是这个规律。”宁浩给出答案就像一个他自己总结出来的板上钉钉的真理。
“其实台词上的笑料我不是很会,但是情节上的荒诞和错位造成的笑果是好的,我觉得是有意思的。‘注意素质’这话(《疯狂的石头》里的搞笑台词),其实是挺正常的,但是到了那个特定情境下面,就好玩。这些都是一点一点从生活中抽出来的。”宁浩继续给出的解释,听上去专业性很强。
遗憾没想出更好的片名
有人说,宁浩是国内最会做商业片的导演,当年那部投资不到300万、票房却超过1600万的《疯狂的石头》,就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商业片的开山之作。
跟王小帅、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的文艺片情结不同,宁浩的“疯狂”系列在风格上跟好莱坞电影很像,快速推进的情节,荒诞又真实的笑料,复杂多头绪的线索——这一切都让宁浩的电影迅速积累了观众缘。
1月18日《疯狂的赛车》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发布了几截电影片段,每放出一个片段,台下的姑娘们便嘤嘤地笑上一阵。
在此之前,《疯狂的赛车》50分钟的媒体看片会在北京、上海等七个城市举办了试映。一位网友在博客中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复杂的国产电影了吧。不是它真的有多复杂,而是其他电影太简单。”
宁浩在意观众的反应。“首先拍电影当然必须要照顾到观众的情绪。一部电影,一个戏剧的结构,为的就是照顾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情绪的节奏。跟交响乐一样,你得有个起承转合的节奏,把人的情绪抬起来,他才能跟着你到高潮。”
作为A型处女座,完美主义情结让他没完没了地请人提前看电影,他则从中吸取各种意见,“同一个问题,如果只有一个人说,那还不一定。但是如果一百个人里面有六十个人说,那他肯定是个不能放过的问题。影院屏幕那么大,一丁点的瑕疵观众都看得清清楚楚。”
赶在电影上映之前,我们问了他,关于《疯狂的赛车》,还有什么遗憾?
“肯定有,太多了。片名没想出来更好的,片长也剪了很多……每个电影都有一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