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年周末
青年周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464
  • 关注人气:2,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机号就是你的未来ID

(2009-01-04 22:45:53)
标签:

手机号

id

杂谈

手机号就是你的未来ID

——我们被这11个数字改变的生活

 

◎文/《青年周末》记者  曲慧

 

最近,电信出了189号段,成为很多人热衷一看的新鲜事。

像他们说的那样,一个号码如何成为邮箱账号、上网账号、聊天账号……这恐怕还需要使用者自行开发一番。毕竟,新观念总是先人一步——就好像“刷卡进站”、“后门下车”一样的公共规范,开始也让人摸不着头脑,习惯了就将成为一种规律。

或者有一天,这一串11个数字的号码,真的会成为你生活里最该记住和最常使用的唯一关键词。而现在,你已经不知不觉把自己跟这串数字越来越多地绑在一起,它成了你的新ID。

手机号就是你的未来ID

     ◎供图/IC

 

11个数字的生活身份证

手机号码,即使没有189如今手把手的指导,似乎也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里离不开的一串数字。这11个数字只要排列正确,就能让你跟另外一个人通上话,同样,只要别人没记错,你也一样随时可以被连线或者骚扰。

但除了通话,它们对于你一样具有不可小视的身份识别意义——一通电话或者一串号码过去,你就是“那个谁”。

 

◎谁叫餐:稍微大牌的连锁外卖,接线员都能通过你拨过去的手机号显示,亲切地称呼上来,您是“张小姐”还是“李先生”,因为在他们那里,你举着这只手机订过的一切餐食和送餐地点,都在他们的显示器上挂着。如果你借用别人的手机订餐,被称呼错了也别介意,人家的系统可是只认系统不认人。

◎谁缴费:那些需要你输入手机号码,又从手机里扣钱的地方,都是你的缴费窗口。对于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被八小时命运束缚的现代人,这么简单易行的交款方式实在是再贴心不过了。此处提醒某些人,非正规有色网站的手机号窗口还是谨慎输入为是,被窃取身份可不是好玩儿的。

◎谁是房客:你可能还得通过银行,给远在异地的那家客栈打去定金,但提着旅行箱进了客栈,双方确认的最便捷凭证,恐怕就是一问一答的手机号码了,如果这个对不上,才是姓名或者银行账号,想必随口报出的手机号似乎更简单明了些。

◎谁的邮箱:如果需要随时随地的邮件提醒,那么手机是最佳的选择了,邮箱绑定手机,就不会错过重要邮件,同样被绑定在这个手机号上的,还有各种卡片的消费和欠费通知。

◎谁的账户:用手机缴纳电话费、水电气费,用手机购买电影票、火车票,用手机购买点卡、彩票投注,用手机支付网上购物……据说进入了3G时代,这些统统能够实现。

 

手机号引发的搞笑行为学

手机号到底能决定什么?有人花重金买个吉祥号,有人只是随手挑一个好记的;有人觉得手机号码只是个联络代码,有人却坚持要把这个代码带进坟墓去……

当一个号码真的开始具有社会意义,才有能力引发如此多的社会行为。

 

■手机算命:当手机号像八字一样人手一个

测运势、测吉凶、测爱情,你能相信吗?这一切都能由手机号码算出来。记者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在某手机算命网站上试了一下,结论是:“忍耐自重,转凶为吉,吉带凶”,而另外一个网站的结论是:“事业不专,十九不成,专心进取,可望成功。”这样的狗血判词。

算命这一套,已经从姓名、星座、血型,开始衍生到手机号码上来了,可见大部分人都已经认识到,手机像人的名字和星座一样,“人人都有,我也有一个”。而只要是人人都有的,就必然会进入宿命论吉凶判断者的视野了。

 

■手机号拍卖:当某种数字排列成为稀有资源

手机号码拍卖不是中国人的专利,目前有消息称,卡塔尔电信手机号码6666666以275万美元的价格载入2009年版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历史上最贵的手机号码。

普通人当然没钱没魄力参与这样的竞争,但买一个手机号你尽可以去专门的“手机号超市”看看,您是要生日的?结婚纪念日的?还是情侣号码?都可以挑上一番,如果请求推荐,立刻有服务员热情地询问,您的尾号是想要AABB的还是ABAB的?还是AXAYAZ的?当然,费尽心思挑选的号码,价钱的档次也绝对不同。

 

■身份识别:当大家都默认“号码好身份高”

在网上输入“手机靓号”的关键词,搜索引擎上显示出全国各地的售卖手机号码信息浩如烟海,单是广州手机靓号一项就有80多万条,记者随机打开几个网页,类似于“号码好,身份高”、“手握靓号,成功快人一步”、“中国移动最早的全球通号段139022再现市场……”这样的促销信息比比皆是。

 

■手机陪葬:当人们期待死了也要有一个灵魂代号

相关报道说,一个名叫MarionSeltzer的女士为其去世的丈夫陪葬了一部手机,自从其丈夫在2005年去世之后这位女士一直保留着丈夫的手机号码,并且时常会向陪葬手机发送短信息,此外她还特别将手机号码刻在了墓碑上,这样其他的人就可以通过这个号码向陪葬手机发送短信。

目前根据一家位于美国好莱坞的殡仪馆以及墓地方面透露的信息来看,现在40岁以下死者的家人选择手机作为陪葬品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值得提醒的是,这些手机最好是已经被调成震动状态,谁也不想在墓地听见一串恐怖的电话铃声,或者不停地有短信在那里响起。

 

手机号  或许可以用来撰写个人史?

无论是乌干达还是日本,人们都正在丰富着手机的身份意义。五百年后,也许考古学家可以根据一张手机芯片,写出任何一部个人史。

Jan Chipchase 是诺基亚公司的“人类行为学研究者”,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带着人类学家的眼光周游世界,去记录和总结人们关于手机的种种行为,并反馈给诺基亚公司,来改进和激发他们的设计和创意。

Jan 的工作是让他有能力预测未来3-15年的手机行为趋势,他在他的博客里说,现在世界上有63亿人口,其中30亿人拥有手机,到2010年,全世界会有40亿人享受到移动通信的便利。

最近,他们的一项调查表明,他们花了三年时间,发现人们每天出门的必带之物就是:钱、钥匙和手机,这三样东西全球都一样。原因是,这三样东西都能帮助大家生存——手机虽然是三样当中最最年轻的新生代,也晋升为人类生存的必须品之一了。 即使在相对偏远的乌干达,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村庄都是分享一部手机的,因此,需要针对这样的需求开发出共享式的功能;在另外一些地方,手机号码被用来当作门牌号码、银行账户以及身份识别工具。

这样的趋势已经在发达国家更加凸现。Jan告诉我们,在日本,手机号码绑定一个人并用来支付一切,这已经成为潮流,因为这一功能不仅很方便,而且能节省人们的支付时间,对于商店来讲,支付处理能力的提高也就意味着营业额的提升。此外,有些人会因为掏钱那几分钟的时间而产生压力,因为他们担心后面排队买单的人会不耐烦,如果用手机支付的话,这样的压力就不会产生了。

而在非洲,手机银行的普及程度甚至高于实体银行账户,因为在那些地方,银行网点仍显得太少,因此使用手机银行远比去银行网点方便得多。

对于手机的社会意义,Jan曾提出自己的观点:拥有一个可以接收来电的手机号码,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在不断流动的人群中固定的身份证明,这个身份可以用来证明自己,以及行使自己的支付和提取权利。在未来,手机号或成为人类的符号。

我们可以猜想,如果手机真的成为一个身份识别工具,成为全人类“人手一份”的社会ID……500年后,手机陪葬品会被考古学者当作宝贝一样挖出来,因为这个又破又神秘的小盒子里有一张芯片,这个人出生到入土都只有这一个号码跟随着他,它将告诉你这个人的一切,他的个人资料,他的密友、他买单的饭局、他参与的消费,他绑定的银行卡和他使用的邮箱,甚至,你可以根据这个跟了他一辈子的号码,写出他的个人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