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查网友最羡慕职业  七成人厌倦自己的工作

(2008-10-09 15:28:49)
标签:

调查

网友

最羡慕职业

七成人

厌倦

自己的工作

杂谈

调查网友最羡慕职业  七成人厌倦自己的工作

◎文/《青年周末》记者  张薇  ◎供图/CFP

 

■负面攀比下,别人的工作钱多活少又体面

■近70%的人正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

一边是艳羡,一边是厌倦

 

金九银十,对求职者来说,10月是个高潮。就像天涯里的帖子《隔行如隔山——88那些好气又好笑的对自己专业的误解吧》说的那样,对于职业,我们总是充满无尽的想象力和误解力。

无独有偶,同事闲聊,他的一个朋友,某日心血来潮,在msn上来了个“职业大检阅”,从同事开始开刀——“记者的职业多好啊,不用坐班,可以睡到自然醒。”他的这种论调显然让同事大惊,同事赶紧纠正他羡慕记者时间自由的小调调,“要知道,不用坐班就从来没有享受下班一身轻的权利。”接着他的msn上的职业调查开始蔓延到搞发展心理学的、学工业设计的等诸多朋友,每个人的职业都有在外人看来的“羡慕点”,然而这种羡慕对本身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来说,有点无厘头甚至没头脑。

英国有一项很有意思的实验,让一位测试者挑拣重量介于50克-850克的黑色小盒子,并把整个过程录下来,然后请12名志愿者看录像,同时也挑拣盒子。结果发现志愿者拿起的盒子,比录像中的测试者拿起的都要轻,并且平均都要轻61克。究其原因?这就是大多数人先入为主地做了“别人拿起来的东西看起来很轻”的判断。对于职业,似乎也是如此。

有个词刚好可以形容这种由判断失误产生的无厘头羡慕——负面攀比,就像“老公总是别人的好”一样,我们时不时的认为“工作总是别人的好”——别人的工作更轻松、别人的工作更自由、别人的工作更体面、别人的工作更实用。 从9月底到10月初,《青年周末》联合搜狐新闻频道做了个“哪些职业最让你眼红”的调查:公务员、教师、飞行员/空乘、医生、律师等十个职业,格外让职场人垂涎;在艳羡这些热门职业的同时,有近70%的人对目前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厌倦。

在国家已经发布了十一批新职业的今天,我们对职业的选择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但似乎我们选择的职业又让我们陷入前所未有的迷局。这个职场迷局仿佛像只三明治:一边是对其他职业的艳羡,一边是对自己职业的厌倦,中间是摇摆不定的自己。

 

 

本报独家调查网友最羡慕职业

眼红职业榜,看上去很美

截止到10月6日记者发稿时,《青年周末》联合搜狐新闻频道的“哪些职业最让你眼红”的调查共获得5085票。调查一共涉及了16个职业,它们都是在近两年被媒体点名报道过,挂着“让人羡慕”、“有吸引力”等名头的热门职业。另外,在调查中,近70%的人在艳羡之外,已经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厌倦感。

我们想说的是,那些让我们眼红的职业真的是我们期待中的样子吗?在这些热门职业的从业者看来,我们对这份职业的艳羡究竟掺进了怎样的判断误差?

 

NO1 公务员 得票2906 占30.57%

■羡慕者说:永远都不用担心失业的工作!从父母辈到80后这一辈都在热追的铁饭碗。工作压力小,社会地位高,到什么时候都饿不死累不着。

(一宁,外企员工)

■从业者说:做的是琐事,操的是杂心。工作内容多少有点程式化,工作环境压抑缺少活力,说话办事都要小心谨慎。年轻人入职还真得适应半天。

(果冻,国家公务员)

NO2 教师 得票799占30.57%

■羡慕者说:这是唯一一个在毕业之后还能拥有尚未毕业感觉的职业——有寒暑假、并且仍然在跟学生打交道。多么单纯又美好的职业啊。

(小苏,公务员)

■从业者说:如果你是一名大学教师,讲课之外,还要搞科研。完不成科研量,年终考核不合格,30%的津贴就没有;课讲不好,学生打分低,职称就泡了。寒暑假?还是把时间用来搞科研吧。

(利云,大学老师)

NO3 飞行员/空乘 得票662 占6.97%

■羡慕者说:飞着旅行世界各地,还能获得高报酬!服务对象应该是层次比较高的人,至少很好打交道、不会很难缠吧。

(利云,大学老师)

■从业者说:你很难想象,因为高空作业,空乘有多少职业病——肌腱炎、尿道炎、静脉曲张、甚至子宫下垂!遇到格外挑剔的乘客,说不定还会闹出点心理疾病来。

(小崔,空姐)

NO4 律师 得票653 占6.87%

■羡慕者说:凭借尖牙利嘴,说几句话就能赚大钱;时间自由,不想接案子的时候就能休息。

(窝窝,职业猎头)

■从业者说:没错,律师动动嘴巴就能赚钱。但,案源压力大啊,如果你没有特别的专长,你的案子随时会被别人抢走。没有案源,就没有一切。

(安晓地,某律所合作人)

NO5 医生 得票651 占6.85%

■羡慕者说:说悬点,美剧和港剧让外科医生格外有魅力;说实在点,哪怕治不了大病,也能治点小病,哪怕治不了小病,也能懂点养生之道吧。既时尚又实惠!(方方,博士)

■从业者说:第一,需进行高风险、高体力的医疗活动;第二,需具备承受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心理准备;第三,需要随时应对患者或家属的不满意、医闹、医疗纠纷。另外,除了医生,恐怕再没有人认为医生也有委屈。(健康天使,医生)

NO6 注册会计师 得票564 占5.97%

■羡慕者说:除了他老婆之外,谁还能合法的侦查领导的钱袋?也就是会计师了。入职有名的会计事务所,成天跟钱打交道,收入也注定不俗。

(小男,销售人员)

■从业者说:大部分时间都像挨批斗一样低头算算算,枯燥乏味那是肯定的。注册会计师主要是核算其他企业的账目,运用的会计知识比较多,涉及到审计、税务等多方面,承担的法律风险也比较大。

(小孙,会计师)

NO7 IT工程师 得票451 占4.75%

■羡慕者说:科技新贵、技术精英、电脑达人……你瞧瞧,多少神秘的光环围绕在这个职业的头顶。(刘刘,售后工程师)

■从业者说:新而不贵啊,拿到的薪水远远没有付出的辛苦多。IT业流行加班文化,下了班准点走人的反而是变态。(蝈蝈,软件工程师)

NO8 编辑/记者/媒体 得票494 占5.2%

■羡慕者说:不用坐班、时间自由,能一觉睡到自然醒;每天接触新人新事,工作永远充满新鲜感。

(王仁,销售代表)

■从业者说:没有坐班时间,就没有下班时间,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待命,通宵达旦写稿简直是工作常态——没错,没有周末是必须的,当夜猫子是必须的。(文子,周报记者)

NO9 理财规划师 得票423 占4.45%

■羡慕者说:理财规划师拥有将财产神奇升值的能力。可以帮别人做投资建议,肯定自己也能“钱生钱”,这才是真正的一技傍身!(帅帅,自由职业者)

■从业者说:大部分人还是在自主理财,真正能认可理财规划师并且进行付费咨询的人太少了。大部分来自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理财规划师,主要收入还是以销售为主,这样也偏离了“中立”的立场。(陈林,注册理财规划师)

NO10 同声传译员 得票417 占4.39%

■羡慕者说:收入最高的钟点工,据说同声传译员一天的薪水就能顶一个白领一个月的工资,金领中的金领、稀缺人才中的稀缺。(颜颜,记者)

■从业者说:耳听、眼看、手记、嘴说几乎在同一时间进行,非常透支体力。同传的工作强度非常大,累了就很难高效工作。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人经常要东奔西跑和超负荷地工作。(梁潇方,同声传译员)

 

心理学专家说

眼红别人的,未必是坏事情

◎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从2001年起开始从事职业枯竭方面的调查研究。

青年周末:为什么一个普遍情况是,我们总是对别人的职业有误解,甚至看着别人的饭碗香?

王芳:在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印象管理,每个人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经过他管理过的东西,展现出来的是符合大众期待的形象。别人的职业形象也是管理过的,你看到的总是最好的一面。另外,我们的确会对自己熟悉的东西产生厌倦感,从而认为别人的是新鲜的,我们总会认为没有得到的是更好的。

青年周末:话说回来,这种眼红心态对我们自身来说是不是绝对没有帮助?

王芳:那倒未必。如果有心的话,这种心态会让你好好想一想,为什么你会羡慕这个职业,它好在哪里?这是个提醒,也是个机会,提醒让你羡慕的职业跟现有的职业做个对比,什么是现在的职业里没有的,但也是你需要的。你也可以把它列下来,让自己明白你在现有职业中需要获得什么,如果满足不了是不是应该转换自己的方向。

还有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假设真的给你这个机会,你会不会真的去做那个职业?我们很多时候在做职业生涯选择时,经过一番理性的思考后,会发现,你现实中选择的职业未必是你最喜欢的,它不一定在所有方面都满足你,但一定是最平衡满足你的。

青年周末:这种职业间的“负向攀比”,甚至说干一行、恨一行,是不是因为有职业厌倦的原因在里面?

王芳:对本身的职业感到枯竭,所以对别人的职业评价提高,的确有这个因素在里面。一般来讲,我们会用一个资源守恒理论来解释职业枯竭这个现象。每个人拥有的资源是恒定的,比如你拥有的技术资源、情感资源、人际社会资源,它是有一个恒定的数目的。工作势必要求我们拿出相应的资源来付出,你的资源减少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就会枯竭。

青年周末:如果说眼红心态是对我们的提醒,那么职业厌倦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王芳:从深层次来讲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个工作用完了我的资源,我就要离这个工作远一点了。这是一种信号,提醒你必须要改变的信号。也许你到了一个职业的更年期,你原有的支持你的那些东西不再有效了,你可能需要更新你的职业目标。它像拉闸一样,以防你的整个系统爆炸。先拉闸然后想一想,你的职业到底有什么问题。

 

职业规划师说

职业教育缺失,约八成人没职业规划

◎洪向阳,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职业规划师,长期从事职业生涯管理与开发的研究、咨询及培训事业。

青年周末:按照我们的调查,在艳羡别人职业的同时,有近70%的人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厌倦。我们为什么会“干一行、恨一行”?

洪向阳:现在大部分人的工作都不一定是他真正喜欢或者真正适合的。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模糊,对职场世界认识的也比较模糊。对职业的不了解很容易去误解职业,选择错误的职业。

我们有分析,大概有约80%的人做的工作都不是他最想做的。当一个人能力跟不上工作的要求时,他会厌倦;当他不喜欢这个工作时,他会厌倦;当他觉得他的内在个性不匹配这个工作时,他也会产生厌倦。若干种因素都会让人对自己定位不准确的工作产生厌倦。

青年周末:照你的意思,我们不是因为了解这个职位而厌倦,而是因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才厌倦?

洪向阳:对,这是最根本的。我们教育体系是缺失职业生计教育的。在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都有这块的教育。比如英国会从3岁到18岁有一整套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我们没有这一块。

青年周末:职业规划师一般会从什么方面来帮助一个人进行职业定位?

洪向阳:职业规划师在给个人进行职业定位时,会从三个方面15个要素来进行分析。简单来说,我们要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每个人因为特定的性格会在不同的职业中有不同的表现,外向型的人适宜做外向型的工作,内向性的人反之。不同性格的人最适合的有一大类职业。

还要考虑一个人的兴趣。如果一个人的职业正好是他的兴趣所在的话,这是非常好的状态,他会很享受这个工作的过程。还要考虑一个人特定的能力、特定的天赋等等。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中最核心的一块。

青年周末:跳槽是不是找到适合自己职业的方法?

洪向阳:跳槽的确是种很常见的做法。但问题是,有些人会形成惯性跳槽,他一旦跳槽跳错了,就会烦躁,越跳越不如意。

只有一种情况下的跳槽是有价值的,是他基于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比如我们有位学员一开始是做市场营销,他的目标是想成为国内顶级的职业规划师,他想增加对人和职业的敏感性,他就主动跳槽到猎头职业,做了2年的猎头,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就很自然的做到职业规划师的职位上来。

有种说法叫做吸引力法则。就像一块磁铁,所有的分子方向是一致的,指向很清晰,这样它的能量就会聚集,其他东西就会被他吸引。如果你的目标非常清晰,你身边所有资源都会围绕你的目标来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