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市振北曲艺团集体拜师仪式感言

(2007-12-10 22:53:20)
标签:

艺术赏析

分类: 杂谈
    昨天,天津市振北曲艺团的五位青年演员集体拜了当今鼓曲界的五位顶尖级艺术家为师。范如萍——陆倚琴、潘恩东——杨凤杰、蒋志萍——廉月儒、于文英——姚雪芬、运乃巧——刘志光。好事,这是个曲艺界的大好事。不过总有些别扭的感觉,原因很复杂,谈几点我的感受。
    选择徒弟要不要标准。天津的著名观众庞教授的发言慷慨激昂,切中时弊。但有句话我并不赞同,庞先生说,什么样的徒弟只要想拜艺术家就有教无类的要收,要沙里澄金,只要有沙子就会有金子。这样说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两点是待商议的。有句话叫宁缺勿滥,尤其是艺术,我觉得这是个合适的说法。如果是想学的就收,白担个名声,对于艺术质量的传承是不利的,数量的庞大是不解决问题的。就拿这次的几个徒弟来说,我丝毫不带有对人的品评,就艺术论艺术。姚雪芬老师收的徒弟我实在替姚老师伤心,水平太差。原先听过,觉得这样也能上台?不想这次却拜在姚老师门下,在演出中,板眼乱得不行,还有音不准的地方。姚老师以表演见长,但收的这个徒弟简直的是有辱门庭。主持人相声演员王宏还说已经有姚老师的神韵了,简直是对姚老师的亵渎,当然主持人有主持人的语言要求。第二点要商议的是现在演员拜师的纯净度。无须讳言,曲艺圈里的乱事多了去了。演员在艺术之外用的功夫更大了,拜师也是众多功夫之中的一项。有些人并不希图学点什么,而是倚重师傅名声,愚弄观众。这是我觉得要商议的两点,当然并不是和这次拜师有很大关系,我是说的一种现象。
    老艺术家的功利深厚,这是我第二点感受。且不说杨凤杰、刘志光、姚雪芬这些六十左右岁的艺术家的表现。就看陆倚琴和廉月儒两位老先生,都是古稀之年了,但在台上那个气度和风采绝对盖过现在任何一个青年演员。当然这和时代有关系,我只是觉得现在的演员差距很大,但又不知努力,确切的说不知往哪努力,南辕北辙之势愈演愈烈。杨凤杰,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也是我最尊敬的演员。在台上的举手投足就是一个“帅”字,虽让不会有那些嗓子高亮的演员造成的热烈的剧场气氛,但却能撇去这些肤浅,深深地抓住观众的心。这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姚雪芬老师的表演另一风格,力求生活,在台上活灵活现,生动自然。而且不温不躁,这个火候只有姚老师能把握。刘志光老师我第一次听到演唱,虽然可以听出常年不唱对嗓子的荒废,但那个韵味足够现在的演员学上几十年的。就是这些艺术家,收了这些不太匹配的徒弟,有句话叫名师出高徒,希望这句话应验。
    曲艺的发展要市场化的程度。还是庞教授的话,使我很受启发。曲艺要市场化,一定要走出体制。庞教授以当初曲艺兴盛的时候做例证来说市场对于曲艺的重要性。此言不虚,但于现在这个时代,估计完全让曲艺走向市场就意味着它的极大发展与极大灭亡。毕竟受众不会像当初那么广泛,这是时代的进程,不是谁的错。所以这个市场化的度是要把握的,市场化就要求规则化和透明化。曲艺好像还没有做好这样的充分准备,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