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感冒要不要看医生?
(2010-08-04 12:47:49)
标签:
感冒看不看医生有良心的医生健康配方健康 |
一位有良心的医生写的喔 !
本来这篇文章要叫作「我是怎么治疗感冒的」,可是觉得太夸张了,心里不够踏实,所以就把它改了过来。因为老实讲,医师是不会治好感冒的,顶多是让患者在感冒的过程中舒服一些罢了!
感冒的原因和病程
感冒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感染,其症状包括以下一种或数种:流鼻水、鼻塞、打喷嚏、咳嗽。喉咙痛、声音沙哑、发烧、疲倦、头痛、腹泻等。感冒之所以有各种不同程度和样式的症状表现是因为能够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一百多种。
由于不同的病毒感染,加上每一个人对相同病毒的反应也有所差异,所以呈现出来的症状自然多样。
感冒的潜伏期约一至三天。然后通常由喉咙不舒服开始,接着其它症状产生,在第三、四天时达到高峰。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一般四至十天会症愈。
感冒之所以会好,是由于身体受感染后产生了抗体把病毒消灭的缘故。
医生是怎么开感冒药的
既然知道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照理说医生只要开一些药把病毒杀死了,感冒也就好了!问题是,目前全世界还没发现安全而可以杀死感冒病毒的药。所以医生实在拿那些感冒病毒没办法,医生只能就症状着手,开药使症状减轻些,患着因而能够舒服一点。为了达到目的,医生先要问清楚了症状,加上听诊的补助,以便对症下药。
吃综合感冒药好吗?
常有民众在门诊问我:『你开的药有副作用否?』几乎每一种药都有它的副作用。就算我们认为最没问题的 维他命丸,如果使用不当的话都有它们的副作用。医生开药只不过是在好处与坏处之间衡量罢了!
综合感冒药可说是一网打尽的药,有的还宣称可治八种感冒症状呢!试问:如果你的感冒症状只有两种的话,你愿意使用那含有八种症状成份的药吗?当然如果考虑方便性、省时或省钱的话则另当别论。
吃了感冒药都会想睡觉吗?
不少民众告诉我每次吃了感冒药都会想睡觉。我常马上问他们,是不是每次感冒都有流鼻水、鼻塞或打喷嚏呢?因为 只有那些鼻子症状的药才会有让人觉得嗜睡、无力的副作用。
早点吃药会早点好吗?
大多数民众都以为感冒早一点吃药就会早一点好,这是错误的观念 。因为过两天可能就严重起来了! 感冒通常开始时症状轻微,二、三天后最为严重,然后渐渐恢复。我看感冒最有信心的是,当患者告诉我他已经看了两三位医师都没效时。此时病程已进入尾声,等着我来收获。
多开几天药对吗?
感冒既然只能针对症状给药,照理说应该天天换要药才是,因为症状会变!头痛、发烧可能吃一天药就好了,喉咙痛可能两天就改善了,兼顾患者的方便性,我认为两天药,顶多三天是较合理的。
记得 西谚有一句话说:感冒有治疗七天内会好,没治疗一周会好。
为什么晚上睡觉时咳嗽得厉害?
感冒咳嗽常在晚上睡觉时恶化,因为白天时小孩子易吞入过多的鼻水,但在睡觉时鼻水倒流沉积在喉咙容易引发咳嗽。针对这种情形,侧卧也许会有帮助,给流鼻水的药比咳嗽药来得恰当。
其实咳嗽不只是因为以上原因
还得注意吃的东西
例如不要吃甜的(如此会增加痰的量
为什么有人感冒超过一个月?
虽然感冒通常四至十天会好,但是咳嗽持续超过一个月的也并不少见,这与感冒后气管较不稳定有关。如果感冒比预期还久,应该考虑是否再一次感染不同的病毒或是次发细菌感染。此外,过敏性鼻炎、气管炎或长期吸烟引起的咳嗽也常被误以为是感冒。
感冒到底需不需要吃药?
感冒不见得一定要吃药,但是吃药的好处有二。其一是如果用药得宜会让患者舒服些,其二是减少并发症的机会。感冒时上呼吸道抵抗力减低,容易受细菌感染。常见的并发症如鼻窦炎、气管炎、中耳炎等。
感冒要不要看医生?
开感冒药实在是种艺术,因为需要考虑很多。如咳嗽紧不紧、痰多不多、什么颜色的、会不会恶臭、喉咙痛否、鼻涕的颜色、还有患者的工作、年龄大小、对药的耐受经验......。总而言之,就是在不失『药』的本质之下,让患者觉得值得,没白来一趟。所以医生开的处方药还是比成药合理得多!
如何预防感冒?
一般人都以为『冷到』才会引起感冒,其实过度疲劳、心情郁闷、熬夜都容易引发感冒 。感冒是很会传染的,一个人有了感冒,时常全家人均会得到。 感冒患者大约在前三、四天具有传染力,如果能够在这三、四天与家人隔离的话,也不失为避免传染的好方法 。跟患者相处的时候在通风良好的室内,纵然患者咳嗽、打喷嚏,病毒也易被流动的空气稀释掉 。避免共处在紧闭的室内,空气不流通。感冒病毒在鼻涕中的浓度最高,易经手传染,所以与患者接触后马上洗手也可避免被传染。年纪愈小愈容易罹患感冒,随着年龄的增加感冒次数渐少,这与得了感冒后,身体内产生的免疫力有关。
结语
多喝开水可以减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让喉咙与气管舒服一些。 多休息可以培养免疫力,让感冒早一点好。 吃药的目的只是让患者在感冒的过程中舒服一些罢了!并不能缩短病程。所以不应该作过份的治疗,如打针、打点滴、住院。 使用综合感冒药是相当不合药理的,除非你的症状与它的成份相配合。 最后我建议大家应该学会认药,当拿到药的时候要问清楚那种药是为那种症状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