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地产房市宏观调控金融银行国债财经时政经济投资经营营销别墅高尔夫地产 |
分类: 我举手并没投足 |
陈真诚:金融领域高层大“换岗”折射调控走向
文:陈真诚
5月16日上午,2007年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在上海开幕,温总理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温总理说,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存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外汇储备增长加快、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我们正在采取综合措施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加大金融改革和调控力度,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温总理指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妥善解决金融领域问题……表现了中央政府对金融领域问题的高度关注,表达了中央政府对治理金融领域问题、流动性问题和深化宏观调控的信心和决心,释放了将对金融领域进行必要“治理”的信号。
与之相呼应的是,近日,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最近任免国家工作人员。根据此次重要任免,不少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与解读,发现经济金融领域的人事变动“无疑是此次人事变动最为瞩目之处”。
《东方早报》以“中国金融领域进行大规模高层人事变动”为标题报道称:
“中央人民政府网昨天发布公告称,国务院近期任命原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弘力为财政部副部长,原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为保监会副主席;同时,免去项俊波的央行副行长以及唐双宁的银监会副主席之职,为农行和光大银行的重组埋下‘伏笔’。
伏笔金融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网昨天公布的一系列人事任免一看甚是眼花缭乱,所涉人员达到了14人之多,然而细心审视之下,经济金融领域无疑是此次人事变动最为瞩目之处。事实上,农行和光大银行的重组上市更是此次人事变动的一条重点脉络,涉及了项俊波、唐双宁和杨明生三位金融界要人。
根据国务院的任免公告,项俊波的央行副行长之职被免去,但并未透露项俊波的新去向。然而,项俊波即将出任农行行长在市场上几乎已是半公开的秘密,并预计在农行股份制改革完成后,项俊波将出任农行的第一任董事长。
此次项俊波的卸任央行副行长,正是从侧面‘敲实’了这一传言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国务院此次也宣布原农行行长杨明生将出任保监会副主席,也为项俊波‘腾出’了位置。外界认为,项俊波与杨明生的这一‘换班’将意味着农行改革进程的新一阶段即将开始,农行的重组上市已进入倒计时。
国务院此次也免去了唐双宁的银监会副主席之职,与项俊波一样,尽管公告也未宣布唐双宁的去向,但银监会另一位副主席蒋定之上周末就曾透露,唐双宁将出任光大银行母公司中国光大集团的董事长。
而重组光大银行,无疑将是光大集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光大银行的重组正在进行之中。业界分析,作为光大集团的新舵手,通过彻底重组带来一个全新的光大集团,将再次考验唐双宁及新的管理团队的智慧。
大换班
除了围绕银行重组的一系列人事任免外,原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弘力此次出任副部长也颇为引人注目。市场猜想,张弘力的任职很可能是‘补缺’原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前一段的离职。根据国务院此前公布的信息,楼继伟被任命为国务院副秘书长的同时,还获任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备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该公司的筹备事宜。
此外,公告昨天也宣布,国务院免去了王春正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职务,吴小平的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职务,焦亿安、韩锡正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职务,王梦奎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职务。
事实上,此次财金高官的‘大换岗’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多位高官离职后留下的‘空位’都有望在近期被补上。在项俊波离开后,央行需要重新任命一名新的副行长,特别是补上央行上海总部主任的缺;而唐双宁离职后,银监会也很有可能重新任命一名副主席……”
众所周知的是,中国目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不少与金融体制及金融领域的银行作为有关,投资过热、流动性、房贷占比过高、银行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领域及其他房地产金融问题,使得解决金融领域问题成为了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样,很明显的是,中央政府,也正着力于通过金融性、财政性手段来深化宏观调控。因此,金融领域的高层人员“大变动”,是早可预料的,此次财金高官的“大换岗”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不难预料的是,各地银行也要有重要的人事变动,各大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的“头头脑脑”们也将“大换岗”。
中央已经认识到治理房市的关键之一是解决银行问题:要使房地产等宏观调控有效,需采取积极办法着手金融改革。这次刚开始的金融领域的“头头脑脑”大“换岗”,或许应看作是“政府换界”的延伸,但更多的应解读为中央对“妥善解决金融领域问题”的信心和态度,彰显了中央政府对治理房地产等宏观经济领域出现的过热问题、房价逆调控大幅快速上涨的态度,折射出中央政府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思路和取政方向。
面对房地产为代表的宏观经济问题,面对高居不下的CPI,在多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加息却难见成效后,除可能继续采用货币政策、行政联查外,中央政府参照了10年前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硬性财政手段进行调控:发行1.5万多亿美金国债,并可能暂时取消或部分取消银行利息税。
有人计算过,1.5万多亿美金国债,相当于10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而其实,发行国债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是释放了中央政府对于宏观调控态度的信号。对于吸收流动性和深化宏观调控等来说,其信号作用恐怕比10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还要重要。
不过,发行国债的效果如何,还得看国债利率之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及通货膨胀水平。目前,银行存款利率实际是负数,如果将利息税减半征收,仍然不能扭转银行存款利率的尴尬现状。按照目前各地物价上涨情况,尤其是公共服务(产品)和垄断性行业服务(产品)的价格上涨,6月份的CPI恐怕不会比5月份低。有人预测,2007年全年CPI将达到3.3%,超过央行3%的地线10%以上。而且,如果在宏观调控方面仍然继续这样一种调控不见成效、房价地价双双攀升的话,全年CPI将更高。这样,相对于较高的CPI、百姓叫苦的通货膨胀和房价非理性上涨,人们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不能发生改变,国债就会遇到“生效障碍”。也就是说,在目前,发行国债是为了深化宏观调控,而发行国债的效果又将受宏观调节控的影响。
这样,如果房地产为代表的宏观经济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宏观调控依然难见成效的话,就必然不排除中央政府在发行国债后继续组合使用货币政策等金融性手段的可能。也就是说,财政性手段和货币政策等金融性手段之间并非是二选一的关系,就好象加息与取消利息税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一样。
事实上,根据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表现来看,不少地方的房价继续高位运行。上海等城市房价再次回暖趋热,楼市火热行情重新抬头,排队、涨价、成交量飙升等词汇再次成为热门,不少城市的房市呈现反季节热销,有重回上升通道的可能。特别地,在地价和房价互动促升关系作用下,不少地方地价不断暴出“新闻”,房价大幅度也大幅度快速上涨,有些城市涨幅甚至达到10%或以上。
可以明确的是,根据已经过了半年的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现实情况来看,2007年全年,经济增速很可能会超过10%,CPI很可能超多3.3%甚至向4%逼近。
因此,可以预期的是,2007年,在发行国债等财政性手段后,加息等仍在途中,甚至可能不止一次。只是,暂时不会加息。那么,会在什么时候继续加息?则要到取消或减半取消利息税后,要等待发行国债被市场消化后,看市场的反应,要看发行国债和取消或减半取消利息税后的宏观调控的效果。
推荐关联阅读:
新浪网:房产业知名策划人预测政府换届将导致房价普降http://blog.sina.com.cn/u/4a0b21c1010006ip
新浪网:治理房市的关键是解决银行问题http://blog.sina.com.cn/u/4a0b21c1010007iy
人民网:
房价或将大降
新华网: 地产知名策划人预测 地方政府换届房价将普降http://news3.xinhuanet.com/house/2006-10/12/content_5193109.htm
央视国际CCTV.com:房产业知名策划人预测政府换届将导致房价普降http://news.cctv.com/financial/20061012/100192.shtml
(作者陈真诚联系:上海:13808420007;长沙:长沙新思维企业发展策划公司0731-4478178;QQ:7047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