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光:面对“互联网+”,我们准备好了吗?--答《四川日报》记者问

(2015-03-21 21:23:04)
标签:

it

互联网”

四川

陈光

互联网

      1.许多人把“互联网+”理解为“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如何正确把握“互联网+”的本质内涵?与此前一直大力推进的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又有何区别?

      把“互联网+”理解为“传统产业+电子商务”是不恰当的。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比如“互联网+通信”就是即时通信,如微信、QQ,“互联网+零售”就是电子商务;“互联网+”的“+”几乎没有限制,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家电”、“互联网+汽车”、“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地产”、“互联网+旅游”、“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影视娱乐”等……很多传统行业都在因为互联网而发生着改变。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简单叠加,本质上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新融合与升级,具体指的是互联网借助其信息透明化、交易低成本化、促进分工深化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等功能特点,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形成创新2.0下的发展新形态、新业态。

   “互联网+”是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升级版,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提升,进而在组合业态上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有所区别。

 

     2.形成“互联网+”的新经济业态,关键是什么?如何站在“风口”,成为“飞天猪”?

   “互联网+”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其中关键就是“创新”。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生产要素是“新组合”!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可以实现“新组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可以实现“新组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可以实现“新组合”,线上线下可以实现“新组合”等等。事实上,线上线下的“组合”也就是O2O(Online To Offline)已经成为“互联网+” 新经济业态的落地模式。伴随“互联网+” 新经济业态的丰富和发展,“O2O”也会提升为“O2O+”,即O2O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有机结合,包括B2C、C2B、P2P以及F2C等模式。在风云变幻的移动互联时代,站在“风口”、成为“飞天猪”的关键是及时将用户需求转变为商业机会,适时实现充满创新品质的“新组合”,也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3.对传统制造业而言,如何利用互联网匹配生产资源,优化生产环节?关于互联网+,在您的视野中,有没有成功的案例可推荐?

      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互联网+”的出现一定是全局性、颠覆性的。传统制造业借助“互联网+”会更加交互化、智能化、轻量化。以家电为例,你能想象在家通过互联网动动鼠标就能“造”出一台冰箱吗?日前海尔已经可以利用“智能交互制造平台”,前联用户、后联研发,通过打通整个生产价值链,实现用户、产品、机器、生产线之间的实时互联,让消费者能在家里通过网络定制自家的冰箱。海尔位于沈阳的冰箱无人工厂可以将交互、智能、轻量化生产变为现实。传统制造业利用“互联网+”匹配生产资源,包括用户参与网络设计、智能生产、电子商务等环节的“新组合”,本质上这是现代工业迈向工业4.0时代的必由之路。

 

     4.对于四川这样的内陆地区,抢占“互联网+”产业的新高地,有没有优势?又该从哪些环节弥补不足?

     “互联网+”经济与以往完全不同,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特点是,没有沿海、内陆之分,没有“高地”、“洼地”之说,没有先发、后发之别,我们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无所谓“优势”与“劣势”。对于四川来说,抢占“互联网+”发展机遇,可能有以下五个重要环节:

       第一,管理者和企业家要真正拥有移动互联思维。既不要因为“互联网+”的“时髦”而一哄而上,更不能面对事态巨变而无动于衷。第二,在“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时,作为西部大省,要制定实施面向“互联网+”发展的产业升级战略,布局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蓝图。第三,根据四川省产业发展区域特点,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网络技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燃气轮机等领域,制定“互联网+”新兴产业培育路线图。第四,制定实施区域“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第五,借助国家已设立的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全力推进创新、创业,全面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进入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