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我和学校工作团队组织完成“天府新区建设的国际论坛”,论坛在多样化要素集成和媒介传播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一财经、四川卫视、四川日报、四川教育台、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四川经济日报、成都日报、成都电视台(CDTV1)、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天府早报、资阳日报等媒体前来采访报道,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相关报道。(http://edu.ifeng.com/gaoxiao/detail_2012_06/04/15034898_0.shtml)
这些都是在媒体上可以正面了解到的信息。但是,论坛的价值还体现在不为媒体所知的一些更加冷静的思考和研究方面。事实上,在闭门进行的园桌会议结束时,我有一个会议总结。提出过一些意见:
天府新区建设是绿色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要谋定而后动,凝思而后行。不要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也不要重犯自己犯过的错误。它不应该是政绩导向的造城运动,而应该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在新区的性质、战略、目标等问题上,仍然需要科学的论证,在体制、土地、产业、资金、能源、人口和设施等方面仍然面临现实的困境。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有价值的发展模式,往往并非越大越好、越快越好,甚至也不是越现代越好。我以为新区建设需要兼顾八个平衡:规划与行动的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技术与人文的平衡、人工与自然的平衡、都市与乡村的平衡、产业与人居的平衡、集中与分散(或分布)的平衡、规模化与小型化的平衡。
我也提出三项建议:
第一,理念。建议将哈特教授“绿色跨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天府新区建设,促使新区建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合作。建议高校之间、高校与地区之间、地区之间、美国密歇根州与四川成都、资阳、眉山之间,积极沟通,寻求务实合作。
第三,行动。建议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交通、能源、环境和公共政策等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国际化、问题导向的集成研究,并付诸行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