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光:关于中欧论坛的对话

(2010-05-09 08:21:23)
标签:

公共服务

组织模式

主权国家

群体的智慧

陈光

中欧

杂谈

     正在积极为了中欧论坛公共服务分论坛的事多方联络中,中欧论坛总监、法兰西人文政治科学院未来关系研究会主任于硕博士给我发来邮件,在初步的对话交流中,可以进一步理解中欧论坛的独特理念和组织模式。

 

    于硕博士:刚刚看到您已经在您的博客上发布了论坛的介绍并征集论文。作为论坛主要筹划人和实践者,我在此向您表达衷心的感谢!我感到欣慰的是,中欧对话这样一个特别的论坛能够获得迟福林院长和您本人的认同和支持。我所期待的是,在这个提升精神对话质量、中欧共建知识、相约而行的平台上,公共服务小组在两位智者和Pierre Bauby先生共同引领下,成为各社会关于该领域思考的重要参照系。为了达到期待目标,沟通的质量至关重要。请与Pierre Bauby先生马上取得联系,交流意见,在出福林院长的主题建议基础上,提炼双方共同认同的研讨主题和小组论坛讨论的设计。

    陈光教授:很高兴您对公共服务论坛的关注和具体指点。我高度认同论坛的理念和组织模式。已经和Pierre Bauby先生取得了联系。并会与迟福林院长一起,推动小组工作。

    于硕博士:看了名单,发现中方参会人清一色是研究者,而我们希望有别于传统的“学术”会议,所有的小组都能照顾到四个方面人员的参与,又由于公共服务是一个立体的社会公益及人的生存质量机制,需要从上游的问题梳理进入,进而发明一种新型的复杂治理方式,所以我的建议如下:另外再邀请一位公共服务的对象(普通人)、一位公共服务的管理者(城市官员)、一位从事公益事业的民间组织代表参加。

    陈光教授:是的,我在2008年主持过一个公共服务论坛,就是邀约政府、媒体、学者、公民等各方人士的一个多元讨论会。我刚接手此项工作,现在公布的人员是在前期准备基础上形成的。我正在积极物色城市管理者、民间组织代表和一位普通居民参与论坛。关于论坛的活动方式也倾向于采用对话、讨论、甚至“头脑风暴”的方式,事实上,集中论坛只是思想精华的荟萃,对话的质量取决于平时小组内部以及和相关机构、多方人士的互动、交流,虽然这比较困难。

    于硕博士:如您所感觉的,论坛别具一格。精神定位是超越主权国家的人类家园关切,人员组成由学者、管理者、公民行动者及媒体四方构成,思考逻辑是从个体的经验世界出发思考各种危机,组织方式采取平等参与、阶段深入的一种集体思考渐进法,目标期待放在知识共建的行动计划之上,包括跨文化对话方法论的提炼,大会闭幕乃是下届论坛新的启程。

    陈光教授:关于论坛的组织似乎可以有三个“理想”:第一,能够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又不断成长的专题问题思考的“共同体”;第二,能够逐渐形成真正来自不同群体的智慧和声音的机制;第三,能够逐渐形成多元治理的实践和行动模式。

    于硕博士:中欧社会论坛别具一格,对话不为合纵连横,但为全球危机中如何共同面对挑战。感慨个中路途遥远,需要勇气去战胜自我,接受和倾听他者,超越“我们”“你们”的对立及主权国家、民族主义立场,以人类家园为共生空间……除以上的生命品质外,还要有对话的能力、方法及工具,还要有中欧知识共建的追求,还要有付诸实践的坚韧和踏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