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光:隔岸观摩“双英”辩

(2010-04-26 09:10:19)
标签:

公共政策

政治人物

大众

信息公开条例

陈光

台湾

杂谈

    4月25日,被台湾媒体形容为“史上第一次”的“双英”辩论在台北登场,主题是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与在野党主席蔡英文,通过电视直播方式,公开论辩重大公共政策的利弊,这不仅在大陆看来,即使在台湾,也颇引人关注。辩论之后,据台湾民调,63.7%的听众认为马英九表现较佳,优于蔡英文;31.9%的听众认为蔡英文表现较佳,优于马英九。就这场辩论来说,小马有较大“进步”。

    广而言之,公共政策的公开辩论,有许多可以引发的启示与看点。

    第一,公开透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封闭、神秘的政治运作,是公共政策的大忌,涉及大众利益而不让公众所知,不仅有违公理,事实上也是腐败、低效的“保护膜”,甚至是阻碍纠错的“隔离带”。即使政策运作真的是有利于大众的,但如果运作过程秘而不宣,大众便可以天然以为其中必有“猫腻”,进而使得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我们的政府人员,仅凭自己一方就认为我们的政策一定是符合大众利益和需要的,公众也只好“被”认为是那样了。

    第二,公共政策的辩论有助于公众真正理解一项政策和主张。如果在电视这样的公共媒体上辩论,政治人物必须有普通民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政策,政治愿景、专业术语需要进行语言的转换,否则即使公开了,也不见得能有什么效果。就好像大陆也有政务信息公开条例,也有把医疗改革方案放在网上的做法,但是老百姓说“看不懂”。ECFA也不是台湾人都懂的,但是,“双英”辩论后,民众对ECFA的知晓程度达到78%,上升了3个百分点,支持度上升了7个百分点。

    第三,公共政策的辩论有助于明细政策的利与弊。一项政策本身有政策制定人期望的结果,也往往会有负面的因素和影响。在政策实施前,对政策可能的负面影响知道得越多越有利。对一部分人有利的政策很可能对另一部分人不利或有害。通过政策辩论,特别是像反对党立场的对辩,即使难以避免部分观点的极端,也使得利弊双方有机会在一个平台上比较和权衡。

    第四,公共政策的电视辩论具有可视性和大众娱乐效果。在现代社会,政治人物应该成为被大众关注、评论和接受的公众人物,大众对政治人物知晓度、欣赏度往往成为政治人物推行一项政策和社会活动的促进因素。在公共空间,政治生活同样具有娱乐大众的效果。在台湾的“双英”辩论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包括辩论规则、技巧、节奏、画面以及语言魅力所产生的效果。在辩论之后,台湾有调查表明,有41%的听众认为马英九台风稳健、说理清晰,表现胜过蔡英文。28%的人觉得蔡英文火力十足、问题犀利,表现优于马英九。10%的民众认为两人表现旗鼓相当,难分轩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