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最难的是每天行动
(2010-01-11 09:00:55)
标签:
励志领导学研究员管理学赵琛杂谈 |
参加交大四川校友会活动。会议主办方邀请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赵琛研究员来做关于“复命精神”的演讲,与赵琛研究员认识并预约有机会请他再来成都做关于管理方法的演讲。
赵琛研究员因为《复命》等著作以及在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培训演讲,有比较大的影响。
所谓“复命”,简单地说就是领受指令、动用一切手段和资源完成任务、并将完成的结果回复报告给发出指令者。赵琛研究员的演讲对于现实管理活动中的问题有相当针对性。
现实管理中,许多单位都有这样一种奇怪现象:领导总是没时间,下属总是没工作,制度定了一大堆,落实总是没办法,会议总是开个没完,工作总是没有改进,领导总是不满意,员工总是有理由,让人觉得他没做好是有原因的。这些单位不缺制度、不缺资金、也不缺管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最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种精神——复命精神。有复命精神的团队是这样的:领导不再是天天追结果,而是下属主动汇报结果;员工不再是抱怨问题,而是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员工不再是带着问题来要答案,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复命”最关键的环节是打造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模式,强调执行高于一切,对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不折不扣地执行到底。
赵琛研究员如此观点的管理学意义在于,过去我们比较多的管理学理论总是在告知管理者应该如何去做,可是在许多情况下那只是一厢情愿。就好像我们需要与人合作,如果我们只考虑合作中自己的利益很少从他人角度考虑利益,结果合作往往不能成功一样。如果说有“管理学”或者“领导学”,还应该有“被管理学”或者“被领导学”。“被领导学”是领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执行,任何决策都没有意义。
“结果为导向的执行模式”、“不折不扣地执行”不仅对于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有针对性,对于像大学这样松散、多元的组织也具有借鉴价值。
大概没有人说他不希望获得成功?可是什么是成功呢?
赵琛研究员也有一番有意思的观点:一个人多元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今天你有多少财富,当多大官,有多高地位,这只是一个“果”,可以称为“成就”或“成果”,不是完整的成功。完整而全面的成功应当是:S=(A+B)-C。A代表一个人的状态,是对未来目标、理想与梦想的追求,是一种人生态度。B是指选方法,即选对正确的努力方向,采取正确的解决办法,因为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有些时候爱拼未必会赢,选择大于努力,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C是指“原因”也称为“借口”。人有与生俱来的“恐惧”与“惰性”,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执行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借口而应付了事,对他人甚至对自己不负责任。李嘉诚认为:“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这句话告诉我们借口是成功的大敌。
许多顽固而艰深的问题,事实上原因都很简单。但是由于与生俱来的“自我”、“循旧”、“恐惧”和“惰性”,很少有人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每天行动”,“每天行动”,不停止地把一个个小事情坚持做下去。这就是成功与不成功的区别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