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从事不论大小的各类事务之中,同学、同门、同事、同仁、同志、同伴、同路总是必不可少的。理论上,如果不仅仅是做一件两件事情而已,而是把手中的事情当成“事业”来做,成为“同事”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并不一定专业、性格、气质接近者才可以成为同事的,因为共事而同事,同事有同事的原则和规范。同事,不一定是朋友;朋友,也未必是好的同事。与不是朋友的人成为同事和是朋友又是同事的人相处,同样是对管理者的一种考验。同事,可以终身,也可以一时。同事因事而聚,也可能因事而离。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当我工作最困难的时候,有同事和助手,得到机会到海外学习,我欣然应允;有同事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要到别的岗位上去,我热情相送;有同事希望在未来离开岗位继续深造,实际上手中仍有很多工作需要有人去做,但是我会鼓励更年轻的人,趁着年轻,多去几个地方,去见识更多的事物。
以宽广之心让别人有机会,不是一句好像说话人宣示心胸如何开阔的自誉之词。其中,暗含着两个道理。第一,团队也好,组织也好,有进有出,才有活力。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流出流进的,可能是人,也可能是观念、信息和资源。因此,开明的管理者,不仅不要阻止流动,还要想方设法造成合理的流动。第二,每一个在团队和组织中的个体,如果只有组织目标、任务和要求,而没有个人想象、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这样的组织终究是没有生命和希望的。不要忘记,管理者有必要在适当时候把自己和你的同事都看成是一个“理性经济人”。有追求、有想法、有利益诉求,合情合理;比较理想的状况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组织目标一致起来,当个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组织也得以成长;活水的流动,带走陈旧,带来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