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与台湾国际创新创业发展协会秘书长杨伟森先生一行就2010年首届海峡两岸“交大杯”大学生创业竞赛组织事项进行研讨。此次将在成都举行的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竞赛希望在产业与市场导向上、在组织细则上以及在创业内容上有新的构想和努力。除了“商业创业”外,也会引人“公益创业”的内容。然而,究竟什么是公益创业?公益创业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公益创业?有不少现实的问题需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思考和面对。袁岳先生是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去年也曾专程来过交大讲授公益创业的技能与方法。袁岳兄最近有一篇博文比较集中地谈到大学生公益创业中的常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转如下(http://blog.sina.com.cn/victory),期待对大学生们有帮助,也感谢袁岳的文字。
——
大学里的公益创业能作为自己未来的职业么?大学生公益创业主要是在学校创办在校园外活动的学生社团,开发并管理特殊的公益项目,我们的优先资助对象是你未来离开学校后这样的组织还设计有存续的机制,而对于发起的同学来说主要是组织管理、人员动员、社会资源整合、筹资方面的锻炼,大部分同学在这方面的锻炼经验可帮助自己未来去从事商业创业、或者创办社会公益社团、或者去社会的各类单位从事公益性工作职位(如在企业负责社会责任项目)或者其他工作岗位,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职业准备与职业自我发现的机制。
——
公益创业大赛与公益创业行动的关系?目前社会上的不少公益创业大赛对于营造公益流行的气氛是有帮助的,但我们的大学生公益创业计划更注重同学们的行动可能性,根据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资助与训练,从而真正具备一定的组织化公益技能,而不只是比稿作秀的路子。公益真正有所突破,需要周密计划、循序渐进、艰苦服务、团队惕励,我们不反对争取各类的公益支持资源,但是我们的核心工作还是要围绕在做更多扎实的公益行动上。
——
怎么寻找公益创业伙伴?在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社团的人中有更多的组织化人格者与公益人格者,所以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多参与校内与校外的学生活动在获得关联人脉上是有帮助的。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公益组织,有些公益网络也正在发育起来,可以寻找机会参与这类活动,因而有了社会上的公益帮助,也可以在获得这些资源后联络更多的同学资源。有好的计划,可以通过校内外的网络公开寻找合作伙伴。
——
怎么找到公益活动的启动资金?很多的公益活动可能并不需要多少钱,只要我们有参与热情就能做起来,没有其他人的资助就能做起来往往能为后来获得资助提供很有说服力的前期实践。零点的大学生公益创业计划会向选中的项目提供一定的支持资金,另外象北极光、联想、友成等不少公益基金会也有支持的可能。公益组织既可以在不同项目中寻求不同组织的资助,也可以在不同阶段寻求不同机构的资助,从长远来看,能得到不同途径的资助是公益组织生存能力强的一个重要表现。
——
公益创业与学业冲突怎么办?我们鼓励同学们在学校的时候寻找某种途径接触社会,在社会中运用专业知识,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公益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对于自己怎么学习与学习什么会比闷头上课考试有完全不同的考虑,而且也会对真实的社会需要获得了一个了解的途径,我们也就能自我斟酌自己的行为选择。我一向建议,除非你非常热爱专业考试,否则学校的专业课知识差不多及格就可以了,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包括公益创业在内的社会行动。
——
公益创业与商业创业的关系是什么?公益创业一般与个人爱好与长处结合,成本低、门槛低、容易发动,在公益创业中获得的锻炼与训练,则对于未来商业创业有直接的帮助,没有任何社会行动经验的商业创业者明显面临更大的商业风险而缺乏应付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公益创业可以看做是商业创业的准备阶段与条件检验阶段。
——
公益创业是不是只适合公益人格者?公益创业中,有公益人格者(在九型人格中相当于二型助人者人格)从事公益活动相对自然,但是现代公益是一种团队作业,也需要各种不同人格的协作,因此在适当的公益团队工作中,不同人格都可以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空间。
——
即使有公益心,在没有成为富人之前,怎么能有力量去做公益?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来设想下,大概一个人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去做公益的时候,特别适合做公益基金会(或者称财团法人型公益组织),但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在一开始就可以做任何的公益行动——从帮助普通路人到从事科普工作,从辅导居民掌握营养知识到帮助流动人口的孩子分享世界知识,如果当作一个创业事业也可以去做操作型公益组织(或者称事业法人型公益组织),很多的公益工作是这两种人与两种组织的合作,最重要的是我们找到自己的爱好与擅长从事的位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