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下雨的天气,可能与一个人的性格和经历有关。
自然的寂寥与淡然,只在静心听雨时才从遥远的记忆中飘逸而来。雨中有雾,雾中有水,水中有梦,梦中有时隐时现的故事和情节。在我小学、中学时代,生活的地方因为几乎每天都降雨而被称为“雨城”。每到晚上,就会有泥土的芳香夹着湿润的空气隐隐袭来,令人陶醉。到了大学时代,在著名的佛教圣地峨眉山麓,雨量也极为充沛。刚到学校时,感觉被褥总是潮湿的,永远不会干燥。即使在无雨的白天,也能享受特有的滋润。有句话说,人在雾中走,不觉已湿衣。真的是这样。一定是这样过往的经历,我喜欢下雨的感觉。
现在感受下雨的地点和心情已经有所变化了。我住在顶层,屋顶年久失修,家中常常“下雨”。在下雨的间隔,赶紧联系后勤和工人。修一次,好一点。再下雨,家中“下雨”的记录又会有新的进展。最早只在我书房的一角,雨水从外墙渗入,在白色的内墙上不断扩散开来,留下犹如中国山水画那样的痕迹。欣赏之余,也担心书籍受到污染。不时有墙灰斑驳而落,想着墙壁终究不会坍塌,倒也相安无事。去年地震后,家中“下雨”的场景开始扩展到客厅和卧室。请客人看“中国画”,不一定对客人胃口。于是,优先选择改变一下客厅下雨的情况。但是,据说住房改革了,房屋修理之事,不属于公家事务。国家关心地震灾区的灾民,有专项修购资金下拨。说是可以重新翻修屋顶,大家无比期待。眼看快到年底了,始终未见动静。专项修购资金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用到实处,还要如数上交。哈哈,中国的事就是这样。
卧室里的下雨最有味道。在床沿外一侧正上方墙上,顺着预制板边沿有一条长约2米的缝隙。在下雨天,可爱的小雨滴就会顺缝隙而下。在距离我做梦的地方约10厘米处,有雨而来。苍天有眼,雨中有情,下得恰到好处。但是,需要我在床边放置一个专用接盆,在放一个毛巾在盆中,雨下在盆里,便有“销声”的作用。
昨晚一夜秋雨,睡梦中的我,不断起身移动接盆,以便对准下雨处。但是,总也接不准。起床后才发现,滴水之处并不固定,它会在2米的缝隙间随时变化。哈哈,这小雨,有点调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