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有关部门拟组建一个跨系科的“软科学研究团队”,我比较热衷于此。以前我曾经写过关于软科学特点的分析文字。进一步地,在基于特点认识基础上,应该让软科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我也有几点看法。
第一,是否真的知道软科学的价值,取决于两点,一是软科学自身的成熟度,二是社会和组织发展的成熟度。软学科也是一个社会或者组织软实力的表现。根据我的经验,甚至可以以此来大体判断一个组织的领导是否成熟。
第二,软科学成果的价值不符合正态分布。大部分所谓成果不太有价值,或者说意义平平。除此之外,要么废纸一堆,要么价值不可估量,呈现两端分布。当年一个反对“两个凡事”的“成果”,有谁能说出它的价值?
第三,软科学的成果的价值实现需要管理者的慧眼。从理论上讲,不能进入管理决策层的软科学其价值是十分有限的。虽然管理者欣赏的“成果”不一定真的有价值,但是在中国没有管理者重视的成果很难真正实现它的价值。为了体现成果的意义,软学科研究者会逐渐养成看领导眼神行事的“毛病”。掌握好一个度,是“软”功夫。
第四,与硬科学结合的软科学是提升成果价值的有效途径。当硬科学拒斥软科学时,软科学应该广泛接受硬科学行之有效的理论、模型和方法,提高研究精度和成果水平。如果软科学没有思想,也就根本没有存在意义,但是还需要有将“思想”落地的操作和方法,软中有硬,以硬促软,是软科学发展之方向。
第五,软科学团队和软科学工作者,除了要具备思想,知识和研究方法条件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是要具有志愿者和幕后工作的习惯,不可以太功利和太高调,要保持独立的判断和意见。有了一些好的思想和意见,不可已据为已有,甚至被采纳的思想和意见,采纳者也不必知道是你的思想和意见;如果与领导的意见不同,也不必趋同,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最好让大家知道,特别是要让决策者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