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实际上已做了多年,成绩不说了。如果说还不够,甚至很不够。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很好的反思,我们很难走出“运动式”推进教育工作的宿命。我以为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一是缺乏与社会需求相对接、体现创新教育规律的总体设计;二是没有形成稳定的专业化的创新教育团队。
实践中,有三种“创新教育”模式:一种是在各专业教育中增加了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教学环节,严格意义上,这不是“创新教育”;二是以创造工程、创造心理学为专业而进行的“创新教育”,我把它叫做“狭义的创新教育”模式;第三,将创新教育专业的理念、方法、工具渗透到具体各个专业中,实现以具体专业为依托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系、环节、流程、知识的创新性组合,这是最好的状态。我们应该逐渐告别第一种模式,强化第二种模式,走向第三种模式。
建设专业性的创新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一方面需要统筹学校各单位的比较分散的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需要确定和依托有一定基础的院系开展此项工作。
学校的任何教学设计必须与学生专业特长的发挥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相联系。创新教育也要有助于学生动手,有助于学生创业,有助于学生就业。
有鉴于此,我们建议按照创新思维(T)、创新方法(M)、创新工具(T)、创业实践(E)四个部分和体制(institution)、过程(process)、方式(manner)和评价(evaluation)等四个层次来建构新的创新教育体系。当然,我和我的同事会在学校试着做些相关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