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志愿者全球调查计划

(2009-02-18 19:36:19)
标签:

杂谈

     1985年,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志愿者被社会关注,自然有特殊的意义。志愿者和志愿者行为常常都是与危机状态、弘扬善意、帮扶弱势、完善治理的过程相联系的。也许,我们可以将志愿者活动大体分为两类:体制内和体制外。在中国,传统上志愿服务主要是由政府组织倡导的志愿活动为主,也就是体制内为主;也有一些较小规模、自下而上的社区基层组织力量所推动的志愿者活动,但影响不大。关注民间组织发展和志愿者活动情况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崛起、发育和成长相联系。

    志愿者行为的成长与成熟总是与重大社会事件、特别是公共危机事件的发展相伴而生的。正如北京奥运会催生“鸟巢一代”和“5.12”四川特大地震“震”出来的巨大而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和志愿者行动一样,尤其值得关注。

    “5.12”地震发生在离我的工作单位只有70公里的地方,我和我的同事得以亲身感受、参与从紧急情况处置、恢复过渡到灾后重建的全过程。感受到数以百万的志愿者涌入灾区的动人情景。我和我的同事也曾组织师生到灾区考察、救助灾民、和本地学者一道撰写出版灾后重建的政策建议、呼吁政府改善和引导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提议将每年的5月12日作为中国的“减灾防灾和志愿者日”、和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联合举办志愿者与社工培训、协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进行灾区重建调查、和台湾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联合筹备相关活动等等。

     日前,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志愿者全球调查计划”正式启动,已经在香港、上海、四川、菲律宾等地同步推出志愿者问卷调查。2008年11月我和雷叙川博士访问城市大学时,接洽和承接了此项调研工作,负责在四川等地组织问卷调查工作。该项调查以网上问卷的形式进行,不需要太多时间,敬请垂顾:

    下面是志愿者问卷链接:
    繁体版:http://ssteach2.cityu.edu.hk/~dept/quest/trad/
    简体版:http://ssteach2.cityu.edu.hk/~dept/quest/simp/
    英文版:http://ssteach2.cityu.edu.hk/~dept/quest/e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