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与公共危机管理
(2008-08-19 07:57:19)
刘翔退赛应该是本届奥运会最令国人震惊的一幕!一时间的错愕、失望、疑惑、谩骂,也有无数凄凉的祝福,不仅仅是翔迷,好像整个鸟巢、整个中国的奥运气氛都受到影响。人们可以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刘翔退赛的背后却有更具价值的内涵和意义。
刘翔退赛表明他“长大”了、“成熟”了。四年以来,他可能从来没有这样独自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身不由己地听任教练、田径管理局以及各种赞助商、代言品牌企业的影响,还有所谓实现中华民族田径体育梦想的重托。有人责备刘翔,要他走也要走完110米。其实,我坚持认为刘翔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真实,在他眼里男子110米跨栏就是一个运动会项目,并不具有人们格外附加的那些爱国的、豪迈的、动情的内涵。放弃固然令人伤心,但是最伤心的莫过于刘翔自己。
刘翔“成熟”了,我们的国民呢?还有那些寄予太多希望给刘翔的人们,我们成熟吗?在刘翔退赛的几分钟里面,新浪留言板上就有300万条跟帖,有同情、惋惜,更多的是侮辱和谩骂。刘翔没有意识到,他黯然退场的背影其实更加具有让国民成熟的意义。世界上没有一个成熟的国民是不懂得宽容的,宽容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平常心态。宽容意味着不要只看到金牌运动员的辉煌,更要接受失败和不幸。在一个成熟国民的心目中,有英雄,但没有神话;有崇高,但没有完人。有缺陷的美,平凡的美,才是真实的。就拿奥运会来说吧,金牌固然令人高兴。但是奥运会之后,我们还是要去面临那些属于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刘翔退赛也在考验人们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公众人物,特别是具有象征或偶像意义的公众人物,人们必然对他有过多的期待和要求,一旦失望也会造成被无限放大的影响。刘翔此次退赛告诉我们,对于公众人物必须要有两个重要辅助,一是公众期望管理,二是突发危机事态管理。公众期望既可以表现为一般公众、特殊崇拜者,也包括市场趋向明显的代言企业等。期望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成为成就公众满足和商业价值的巨大动力,也可能成为伤害公众、企业和公众人物本身的利剑。公众期望管理的目的是使其期望值处于合理的范围。其次是危机事态管理,我们的金牌运功员团队以及他们的上级管理部门,可能本身也象公众期望一样,想着成功的多,想失败的少。谁能保证不出状况,我们是否有失败的预案?危机事态的出现当然不会按照人们的预案发生,但是,刘翔退赛引发的问题,已经说明在突发危机事态的预案和管理,是何等必要。今天是刘翔,明天会是谁呢?相信通过刘翔退赛,我们的国民更加成熟,我们的管理更加到位。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