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受灾地区,大伙都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恢复重建工作,全国未受灾地区也纷纷想着如何给灾区以最大的帮助。
苦难尚未过去,毛病已经出现。
那些乘机抬高物价、窃取灾民财物的不法行为,在此时此刻,极端为人所不齿,大家无不深恶痛绝。相关机构也及时处置和法办。可是,还有一种行为,更加令人痛绝,却似乎没有铁定的方法,果断制止。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个别受灾地方政府。
在评估和上报受灾损失时,我们有的地方政府报出的经济损失之巨远远超过该地区全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总和;有的小镇估算的GDP损失已经接近所在县城全县的GDP;某省的代表灾后很快赶到的对口支援县,却没有看见一间因灾倒塌的房屋,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做,留下一些钱便离去了。昨天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各地对口支援地区的安排,就是最新调整后的结果。
我们具有制度层面的优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国家层面调集资源的能力较强。但是,我们也有制度方面的缺陷。我把它叫着“外生动力型发展”模式。人们很容易把上级的、别人的给予而不是自身的努力当作一种常态,“理性经济人”的动机可以在现有行政构建中找到很好地安置点。所以,在平时本来就有许多的毛病,比如,有的地区可以像争取重大项目一样请客吃饭去力争得到“贫困县”的帽子;人们有时候更加倾向于通过优惠政策而不是市场开拓得到比较优势。当工作有成绩需要总结时,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不会忘记说上一句感谢上级领导、感谢他人帮助的话。这不是谦虚,乃制度文化使然。
说到底,真是制度的问题。如果地方政府拥有更多地战略决策权、行政自主权、利益分配权和更加明晰的责任界定,地方政府会少一些等、靠、要的毛病,更多地从内在的角度寻求发展的模式。
加载中,请稍候......